那些大臣們足足等了一個月的時間,才等到朱元璋的聖旨。
不過,朱元璋並沒有選擇傅友德,更沒有選擇馮勝或者沐英。
而是選擇了一個讓大家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人選,那就是遼王朱啟。
皇帝的聖旨,既然已經發下來,自然就沒有悔改的餘地了。
即便那麼多的大臣一頭搶地,痛哭不已,但朱元璋也是毫不所動。
如果夠膽你們這些撞死在大殿上,豈不更加的便捷嗎。
不過現在那些大臣們也知道,就算是撞死在大殿上,皇帝也絕對不會改變心意的。
所以這聖旨很快就在專門計程車兵的手上,朝著遼東那邊送了過去。
因為朱啟改良了航海術的原因,大力發展了航海業,造了很多的戰船,所以士兵從應天府送信到遼東,不再需要跑大量的路程。
而到了大沽口之後,可以登船前往遼東半島,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僅僅只是兩天的時間,這封聖旨就已經送到了朱啟的手裡,而朱啟拿到聖旨之後,第一反應就是懵逼。
我這好不容易把邊貿和大明鈔票的事情穩定下來,現在正在家裡摸魚。
剩下的事情,那些朝廷官員們都能夠一一處理了。
沒啥事幹的時候,卻突然讓我去帶兵打雲南?
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我朱啟,有什麼本事,我自己還不知道嗎?
這打雲南的話,那不是帶著大明士兵去送死嗎?
雖然朱啟現在的軍事素養已經好了不少,遇到一些戰術也都能夠理解。
但理解歸理解,真正指揮大軍去打仗的,還是另外一回事。
他現在只會最多的軍隊也就數千人罷了,超過一萬人那肯定要手忙腳亂的。
也是因為身邊那麼多的將領幫助他,才能夠走到現在,而如果不帶著張玉和朱能,就他自己一個人去領兵的話,那可真是見了鬼了。
還在副將有傅友德,馮勝這些名將的名單,朱啟才稍微放鬆了一些,不過剛剛放鬆立馬又緊張了起來。
我的乖乖,這是什麼意思呀?
這麼多名將跟著我一起去打雲南,那這梁王是死定了呀。
這雲南收復之後,我這個遼王當總司令的,這聲望不得沖天而起。
軍功就更不用說了,恐怕只有唐朝的李世民,才能跟自己相提並論了。
這可不行啊,李世民乾的事情天下人皆知,我這遼王朱啟現在快趕上李世民那樣的高度了,太子朱標能放心我嗎?
就算太子朱標放心,自己遼王朱啟自己都不放心自己了。
但這是聖旨沒辦法,也只能硬著頭皮先去應天了,而到了應天說什麼也要立馬第一時間裝病,然後抱著朱元璋的大腿痛哭流涕。
讓別人去打吧,兒臣打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