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宋朝來說,他壓根就沒有拒絕的辦法呀、
不管是誰,都比他能打,能欺負的幾乎沒有幾個,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賣不賣東西也不是他說的算。
他要是敢不賣,分分鐘就要捱揍,你說宋朝敢把自己的邊關給控制起來嗎?
但歷史上的明朝卻不一樣,明朝自朱元璋以來就非常的霸道剛硬。
從來都是二話不說就跟你開打,打不打得過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我一定要打,至於說跟你和平貿易,別開玩笑了。
就是要搞個你死我活,這樣的骨氣自然是不用多說,漢人的骨氣,在明朝可以說是頗有秦漢之風。
所以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們都非常以此為豪。
只是遼王朱啟提出邊貿的意見之後,立馬又受到那些和他不對付的大臣們的群體圍毆了。
說什麼這是向敵人低頭,好不容易打出的優勢,哪有主動開邊貿,給他們回血的道理啊等等。
這些自然都是很有理由的,但是和朱啟的大戰略來說,即便是送他們一些金屬之類的玩意兒,也並不是不可以呀。
畢竟朱啟的最終目標,是想要讓明朝的鈔票成為北元的官方貨幣。
他不想讓鈔票在境內流傳都不行的那一種。
等到那個時候可就不是北元能夠做主的時候了,大明這邊光是印鈔票,就能從他那邊將他們的物資給掏了空。
當然想要做到這一步,開邊貿是一定要進行的。
光靠著納哈出走私,也想要讓明元的鈔票在北元那邊流通,可實在是太慢了。
只能夠學習北宋時候宋朝和遼國之間的貿易的先例。
讓明朝的鈔票佔據北元的官方地位,要知道在歷史上,宋朝雖然被遼國打的抬不起頭,還簽訂了城下之盟,帶來了百年和平的局面。
而正是因為百年和平兩國之間商貿頻繁,導致宋朝的鈔票和銀元等等,在遼國成了官方貨幣。
不過這個目標,是不能夠放在朝堂上直接和那些大臣們說的。
誰知道這些訊息會不會傳到北元那邊,讓王保保提前做好防範的準備呢。
只能夠等到是木已成舟的時候,才能夠敞開來說,所以朱啟也是二話不說,閉著眼睛就站著不說話了。
朱元璋自然是早就知道朱啟的戰略,這個時候也壓根就沒有因為那些大臣的彈劾,而動搖自己的心思。
他雖然之前是非常剛硬的,不想和北元這邊有任何的商貿往來,但是聽了朱啟的回答和解釋之後,朱元璋也知道這元朝的官方貨幣如果成為了明幣之後,對於局勢的重要性。
這種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夠卡住對方咽喉的事情,自然不用多說。
那是多多益善啊,朱元璋也不是死腦筋,稍微一想就知道這個方法的絕妙之處了。
可以說是如同漢武帝的推恩令一般的絕世陽謀啊。
所以朱元璋也和朱啟一樣,兩手一背眼睛就這麼睜著,看著桌子上的各種各樣的彈劾,還有每天朝堂上那些大臣們嘰嘰喳喳的說著話。
但是自己從來都不表態,照樣讓遼王朱啟主持銀行還有邊貿的各種各樣的事情。
大有一種悶頭讓朱啟幹下去的勢頭,讓那些大臣們忍不住跺腳痛哭,說什麼大,明這樣下去要完啊。
要不要完,肯定不是他們說的算的。
而朱啟很快就開始籌劃起了邊貿的事情了,正好關稅部門的籌劃也已經完全的完畢,在北方設立了好幾個關稅部門。
就以這些關稅部門的框架為依託,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邊關的貿易,也是非常方便的,而這個訊息自然要和北元那邊通一通氣了。
至於如何通氣,也是非常的有講究的,自然不能低聲下氣的請求對方開邊貿的,而是應該以王者之師勝利的姿態和對方進行商議。
派誰去負責,這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了,而朱元璋很快也想到了合適的人選。
遼王,朱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