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足夠聰明,跑回遼河的話,那就是要再下一步如何佈局了。
朱啟並未等候多久,便受到了納哈出已經棄守遼西,度過遼河回去瀋州的訊息了。
好傢伙,原本以為這傢伙回來援救遼陽呢,沒想到直接放棄遼西和遼陽,回去瀋州了。
這樣的抉擇,反倒是最讓朱啟頭疼的。
朱元璋也早有指示,若是敵軍放棄遼西和遼東,退守遼河瀋州,那邊沿著遼河固守防禦。
那當然是聽朱元璋的啊,軍事上面的東西,聽老朱的肯定沒錯。
不過藍玉那邊似乎因為沒有追上納哈出,頗為惱怒,大有渡過遼河去把納哈出打一頓的架勢。
但礙於朱元璋的命令,還有王保保在側面的威脅,藍玉也只能放棄這樣的想法,專心收復遼西剩餘的城池。
朱啟在和藍玉聯絡上了以後,也是第一時間,就給藍玉安排起了新的任務。
負責安排遼河防線!
說是安排任務,其實就是甩活幹。
好不容易藍玉把遼西打通了,自己佔據的遼東和藍玉連到了一起。
朱啟當然是第一時間把工作都交給藍玉啊。
不然自己去遼河佈置防禦啊?
那不是鬧嗎,朱啟可不知道具體怎麼佈置啊,還是交給專業的來好了。
當然了,朱啟也不是就此閒下來了,他也挺想閒著的,但一大堆的事情他不讓啊。
就比如拿下了遼陽之後,如何安撫遼陽民心這件事情,就等著朱啟去做呢。
這遼陽百姓們,一個個都非常懼怕明軍。
這怎麼行呢,咱們大明可是仁義之師啊,大家同屬漢人,還能吃了你們不成?
但光是宣傳也不行,這老百姓們天天聽你宣傳,一時半會也不可能就對明軍改觀的。
還是要按照之前說的那樣,老百姓都是得給點實際好處的。
朱啟就帶人去抄了元軍的官署衙門了。
首先就是開倉放糧,當然也不能全放了。
畢竟這裡是遼東,雖然適合耕種,但比起江南這種產糧大省,還是差了許多的。
畢竟氣候環境放在這裡,沒辦法一年兩熟三熟的來種糧食。
再加上此時十幾萬大軍,都扎堆在這裡,對於後勤補給來說,那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壓力。
所以這官署的存糧還是要留一些的。
而朱啟的開倉放糧的措施,也確實得到了老百姓們的歡迎和擁護。
果然,老百姓就是以食為天的。
誰給吃飽肚子,誰就是老天爺。
此時在遼陽的百姓們眼中,下令開倉放糧的大明遼王,那就是老天爺啊!
之前打仗,拖密和歷代知府都收繳了不少的糧食,年年重稅,大家都有點活不下去了。
現在不僅放糧了,聽說還要減輕賦稅,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啊。
一時之間,整個遼陽民間的風氣,都為之一改,到處都是稱頌朱啟的聲音,有關於朱啟過往的傳說,也開始流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