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殿下的詩才可是有目共睹的,雖然目前就兩首詩問世,但這兩首詩可都是瀟湘館裡熾手可熱的主打詩歌。
尤其是那首《花下酌酒歌》,民間的傳唱度也是很高的。
這年頭會作詩,那就跟後世會唱歌一樣,寫得越好名氣越大,那就跟明星沒啥太大區別。
朱啟現在的定位就跟後世的流量明星一樣,走哪都有曝光度。
大家看到老百姓們這麼熱情,也是很高興,內官們則是抬手示意老百姓們安靜下來,給遼王殿下一點空間。
朱啟揹著手,一臉騷包,踱了幾步,朗聲念道:
“當初忍笑畫鴛鴦,真個如今擬鳳凰。”
開篇第一句,便已經有了結婚喜慶的味道了。
他又踱了兩步,繼續念道:
“別卻群仙拜王母,已聞青鳥報劉郎。”
第二句一處,仙氣縹緲的感覺立馬就出來了。
這又是群仙,又是王母,還有神獸青鳥,這結個婚,催個妝的,漫天神佛都來給面子啊?
而且這詩詞還非常的通俗易懂,老百姓們一聽也都明白,可謂是朗朗上口。
不用說了,以前那些用爛掉的催妝詩,可以換一下了,大家以後都直接用遼王殿下的催妝詩好了。
這詩詞唸完了以後,面前的魏國公府的大門很快開啟來了。
一群小孩子嘰嘰喳喳的就從門裡面衝了出來,笑著大聲的喊著。
一個個的喊的都不一樣,朱啟就聽到了一些什麼:
“吉日良辰喜洋洋,鋪床鋪的子孫塘。”
“福來都是五,喜到必成雙。”
“給糖給糖!”
好傢伙,給糖兩個字可以說是非常的直接了,不過孩子們說的喜慶,朱啟心裡也高興。
身後的李景隆,李祺,朱棣等人,早早就已經準備好了糖果點心了,這個時候一個個的都開始發了出去。
過了小孩子這關,還有一群婦人們拿著棍棒在院子裡等著呢。
這些就是著名的殺威棒了。
雖然朱啟是王爺皇子,但這些習俗禮節還是有的,但真要打朱啟還是不太可能的,這些棒子大多都是特製的,棉花填充,用布縫好。
朱啟笑嘻嘻的帶著一群人進了屋子,那些婦人們對著朱啟和身後的朱棣等人,就劈頭蓋臉的,一邊笑一邊打了下來。
當然也就是做做樣子,大喜慶日子,不能真的去打人的。
而在屋子裡的徐妙雲,此時已經穿戴整齊,也蓋上了紅蓋頭,被一個嬸嬸攙扶著走到內堂。
內官領著朱啟走到屋內,大家也都趕緊跟著過去。
就見到老岳丈和岳母都已經在內堂等候著,在那邊坐著,邊上還放了四杯茶。
這當然就是敬給父母的茶水了。
劉伯溫既然已經當了賀者,此時自然也負責主持起來,就說了一些吉利話,唸了一首孝敬父母的詩詞。
有人給朱啟和邊上的新娘徐妙雲送上茶水,兩人一一送上,徐達和夫人也是笑臉盈盈的喝完,又說了一些場面話。
而後就是接新婦人回家了。
朱元璋讓朱啟將皇城當做新房,這回家自然是接回去皇城的。
領著徐妙雲上了花轎,朱啟也是跨上高頭大馬,隊伍又是吹吹唱唱的一路朝著皇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