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且跟我說說,他們有何狼子野心啊?”
朱啟立馬說道:
“先說高麗,自前元混亂,被逐出中原這段時間,高麗雖然名義上臣服與北元,但實際上背地裡可沒有少做小動作,蠶食了北元不少領土。
這還是元朝與高麗通婚近百年的結果,尚且如此,我大明將公主下嫁和親,難道他們就能因為這層姻親關係,與我大明和睦相處?”
朱啟可是清楚記得,歷史上,李成桂奪權篡位,臣服大明後沒多久,朝鮮世宗繼位,便開始的推行北拓政策,將北方邊界推向圖們江以南地區。
侵佔了大明六鎮之地,美名其曰幫著大明防禦女真。
朱啟又繼續說道:
“他們要求娶公主,無非就是希望能夠穩住我們大明,北元那邊離不開高麗的幫助,自是不會跟他們翻臉。
兩頭討好,無非是抱著投機倒把的心思,無論是那邊優勢,對他們都有利。
北元優勢,他們就幫北元,蠶食我大明領土。
我大明優勢,到時候我大明北伐北元之時,他們又藉著幫我們的名義,蠶食北元塞外領土。
爹你說,這公主咱們要不要嫁?”
朱元璋並未說話,而是問道:
“當今天下大勢,這高麗若真願意出兵幫助我們,豈不是好事?
臣工們近些日子,可都在討論此事,希望能夠以和親結盟高麗,讓他們能夠出兵相助呢。”
朱啟立即嗤之以鼻,說道:
“請高麗出兵相助,何不想想,唐時回紇所作所為?”
朱啟所說的,乃是安史之亂時候,本來是大唐盟友援軍的回紇,差點就跟叛軍一起覆滅了大唐,尤其是在幫助大唐奪回了首都長安與洛陽以後,反意越來越明顯。
也幸虧當時的郭子儀留了一手,回紇才沒有得逞。
若是單純指望外族的力量來打仗,唐朝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是千年歷史總結和驗證的經驗啊。
朱元璋還未說話,朱啟話鋒一轉,說道:
“況且,爹,你是想做一個坐擁中原十三州的王朝皇帝,還是願做一個,繼承大元疆域,真正的一統天下呢!”
朱啟話音逐漸高昂,心裡卻是在打鼓。
因為他的這句話,現在來看有點離經叛道,畢竟朱元璋打出的旗號,便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旗幟鮮明的反對元朝的。
此時說出繼承大元疆域,並且將常規意義上的天下,放眼到了北元曾經的疆域,包括所有的蒙古地區,西伯利亞地區,以及高原等等地區,都在此涵蓋範圍之內。
這可是大明此時的儒生們,不敢想也不敢說的事情。
但歷史上的朱元璋,卻就是這麼做的!
他在徹底擊敗了北元朝廷以後,便開始承認北元是中華正統,目的不為別的,因為你只有承認北元是中華正統,曾經北元統治過的領土,我大明同樣有權利統治啊!
這也是自秦始皇開始的大一統思想下,中華文化圈中的潛規則,但凡是建立起的新王朝,如果疆域沒有前代王朝那麼大的話,難免心裡就難受。
所以新開國的朝代,往往都是開疆拓土最積極的朝代,不為別的,就為了一個自秦始皇開始的大一統思想——一統天下!
而這個“天下”的概念,在經歷了北元之後,朱元璋的眼界,早已不是中原十三州那麼點大的地方了。
這天下,該是大元極盛時的疆域!
歷史上的朱元璋是這麼做的,朱棣也是這麼做的!
朱棣為何要五徵漠北?因為漠北,在朱棣眼裡,也是天下。
只可惜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一場土木堡之變,一個叫門天子,硬生生打斷了大明正盛昌隆的氣運。
正因為歷史上,朱元璋有這樣的胸襟和氣魄,朱啟才敢這樣說。
而見到朱元璋的神采越來越熱烈起來,朱啟便知道自己賭對了,果然就見到朱元璋看著身後的漠北地圖,長舒了一口氣,欣慰道:
“老三,你能有如此心懷天下之心,實在是大大超出我的想想,我大明當然不能止步中原十三州,這草原上千裡,這高麗五百里,也遲早是我大明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