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最近很忙,主要是忙著照顧藍仙兒,幫忙換藥,換繃帶,順便檢視傷口癒合情況,是否需要消毒等等。
手頭上的一板抗生素也吃完了一個療程,藍仙兒的身體素質也確實相當的不錯,在吃藥的第二天,就已經退燒。
而從宮女那邊獲知這些像是術士煉製的丹藥一樣的藥物,竟然是遼王殿下好不容易獲得的無價之寶,藍仙兒本來是不願意再吃第二顆的,但遼王殿下當時就說了:
“這藥物得連著吃才有效,你既然都吃了第一顆了,後面的不吃便沒有效果,你如果病死了,不是更加浪費嗎?”
遼王殿下都已經說道這個份上了,藍仙兒也只能吃下去了。
而這一幕自然都在劉伯溫的注視之下,當然了,劉伯溫不是注視著這兩個郎才女貌的小年輕,如何感情升溫的,而是看著藍仙兒的狀態一天天的變好。
原先渾身發燒的症狀,在縫合了傷口,並且遼王殿下親自幫她用藥以後,第二天就退燒了,而後過了五天的時間,預想中的病情每況愈下的情況並沒有發生,藍仙兒的狀態反而是越來越好了。
其實第三天藍仙兒就能下床走動了,到了第六天,遼王殿下親自幫藍仙兒拆線,然後敷了創傷藥以後沒兩天,藍仙兒甚至都開始在院子裡活動起了筋骨。
雖然遼王殿下一臉稀鬆平常的模樣,但劉伯溫心中的震撼已經是無以復加了。
這可是瘍病啊!
劉伯溫是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幾乎每一場重大戰役,他都有參與,雖然沒有親上前線上陣搏殺,但他也曾在後方,見過無數的傷者,有一些傷口巨大的姑且不提。
而一些很可能只是些許的小傷,但稍不注意,生出了瘍病,等待這些人的也唯有肉體潰爛發臭,然後看著挺健康的一個人,漸漸地就這麼慢慢死掉了。
這可是瘍病啊!劉伯溫至今為止,還沒有見過哪個因為外傷得了瘍病,能挺過來的人!
但奇蹟如今就生生髮生在了眼前,放在幾天之前,劉伯溫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即便是有著諸多傳奇故事的遼王殿下,劉伯溫也不覺得遼王殿下能醫治得了瘍病,但事實擺在了眼前,不信也得信。
而相比較器朱啟的無心散漫,劉伯溫思考的東西就比較多了,這一日瞧見遼王殿下有空,劉伯溫便直接來到了遼王殿下的面前,首先就是深深地作揖鞠躬,把朱啟給嚇了一跳,趕忙把劉伯溫扶了起來。
先不說劉伯溫是自己的開蒙恩師,就憑藉著劉伯溫的名聲,朱啟也斷然沒有讓劉伯溫給自己鞠躬的臉皮。
他也知道劉伯溫肯定是有求於自己,當即就說了:“恩師有何事儘管開口,只要小王能辦得到的,定然相助!”
劉伯溫也不拐彎抹角,說出了來意,只為一個目的——求瘍病的診治藥方!
俗話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句話倒不是說讓讀書的文人去行醫,而是一個君子要麼就去為國效力,要麼就去為民謀福,總之得有天下為公,捨己為人的精神。
明朝時候雖然經歷了宋元兩個朝代的影響,但文人的脊樑骨並沒有像後世清朝那樣被打的粉碎,鄭士元,劉伯溫便是秉承這一理念的文人。
劉伯溫求瘍病的診治藥方,自然不是為了私慾,而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將士存活下來。
朱啟一聽也是神情肅穆,要麼說這些名士和普通人之間的區別呢,也是立馬拱手說道:
“恩師心懷天下,小王佩服,只是這瘍病的診治藥方,並非是一劑藥那麼簡單,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光是口述恐怕不太方便,這事兒還得寫下來。”
朱啟倒不是推脫,而是有關於傷口感染的治療,其中最關鍵的還不是縫合傷口,而是抗生素!
抗生素的製備,其實現在就已經完全有這個技術條件了,朱啟電腦裡面就記載了土法制造的方法,也是大名鼎鼎的《民兵軍事訓練手冊》裡面的內容。
不過相對而言步驟繁瑣複雜,口述肯定是不行的,更何況還有縫合傷口,拆線,消毒等等一大堆的事情,這些都是能夠輔助患者康復的手段,也得統統寫下來才是。
劉伯溫見到遼王殿下答應下來,便繼續說道:
“殿下若是寫下方子,也不用給老夫的,殿下直接呈給陛下就是。”
朱啟猶豫了一下小聲道:
“小王知道恩師和父皇有點點小誤會,這瘍病藥房或許能是你們二人解開心結的一個契機呢。”
劉伯溫似笑非笑的摸了摸鬍子,說道:
“老夫謝過殿下好意,陛下天恩浩蕩,老夫沒有絲毫不滿,只是這瘍病診治的方子,本就是殿下的,老夫怎可奪來?還請殿下及早整理出來,然後呈現給皇上,造福天下才是。”
朱啟見到劉伯溫這麼說,心裡也知道他是不想再接觸朝堂上的事情了,實際上早在幾年前劉伯溫告老還鄉之後,他就已經不再想要接觸官場的事情了。
劉伯溫比誰都知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也知道自己的性格和朱元璋合不來,他也是朱元璋廢除相權,集中皇權的一個阻礙,所以很自覺的就跳出官場,閒雲野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