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街道辦。
王主任確定王衛東的計劃完全沒有問題後,便開始確定細節。
“咱們四合院街區的閒散人多,招人沒問題,不過工資該怎麼算?還有工酬的計算方式。”
王主任以前也操作過幫扶工作,不過規模都比較小,群眾們只能賺一點零碎。
這一次就不一樣了,按照計劃,首批至少要製作五百個暖手貼。
應該慎重對待。
“我個人的想法是按件計,做得越多,拿得越多,這些低保戶家庭,也不是個個都那麼勤奮。”王衛東笑道。
對於工酬發放的方式,他也有過擔憂。
當然,身為經歷過996的人,他自然明白計件的方式,更能提高勞動效率。
但是,又擔心會落下剝削勞動人民的壞名聲,甚至會被批鬥。
不過在仔細瞭解過軋鋼廠幫扶工作的實際情況後,他就把那顆懸在半空中的心,重新揣回了肚子裡。
原來對於這種外發的活計,軋鋼廠大部分都會採用計件。
畢竟,那些做這些活的人,大多數不能按時上班,無法按天衡量工作量。
其實後世的評級制度,就是根據計件的原理演變出來的。
王主任自然也見慣了這種方式,所以沒有感到意外,眼睛依然盯著王衛東:“那每完成一件,給群眾發放多少工酬?”
“五分錢。”
“五分錢?”王主任揉了揉耳朵。
像以往,群眾幫軋鋼廠打磨拋光工件,每一件才能得1分錢。
打磨拋光不僅累,而且髒,經常幹一天下來,頭暈腦脹。
而僅僅是縫布袋,就有五分錢工酬,如果手腳勤快,每天能縫製40個。
那就是兩塊錢啊!
足夠一家人一星期的開銷。
這是好活計!
王主任眼睛亮了。
她迫不及待地開始掰著手指頭數人。
“打磨廠大院裡的劉大壯家裡有五個孩子,由於大壯媳婦是農村人,全家只有一張糧本,大壯媳婦算一個。”
“四合院裡的孫家,家裡有兩個病人,經常沒到月底就斷頓,孫大娘也算一個。”
...
王衛東看她興奮的樣子,笑著打斷:“不急,我訂的材料那些還沒到齊。”
“既然這樣的話,晚點,我給你列個名單出來,你看看需要多少人。”王主任道。
兩人之後就這個事情聊了一陣。
眼看天色已經完全暗下來,王衛東便提出請王主任吃飯。
王主任堅決推拒,她哪好意思讓王衛東請啊。
人家不但沒有計較之前的事,還要送一份大功勞給她,就算要請,也是她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