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次的國子監會講,李青十分重視。
若是能與諸多大儒進行學說和思想的碰撞,不僅有利於他自身的成長,也有利於他自身的學說和思想的傳播。
這個時代的名聲太重要了。
沒有名聲,即便你的學說和思想非常好,也不見人有多少人認同。
就比如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學說,若是由一名享譽人族七國的大儒提出, 甚至只需要享譽大周境內的大儒提出。
只需要短短几天時間,就會透過各種方式傳遍七國,引來人族文壇的巨大震盪。
可李青毫無名氣,即便當時提出知行合一之時引起文曲星異象,也沒有幾個人知道知行合一的學說是周國的一位狀元所提出。
再加上知行合一這種開創性的學說,如若不是學問非常深的大儒,在沒有經過李青指點的情況下,也很難去理解。
再加上和一千年來盛行的知先後行學說相悖, 所以傳播力度並不是非常強。
“華夏先賢的思想, 大都從稷下學宮的辯論當中碰撞而出。”
“國子監會講,對我而言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李青目光堅定。
國子監會講,就是一個最好的傳播學說和思想的平臺。
但他不是有名望的大儒,需要至少一千個書院學生推舉才能參與進去。
傳世錄第一冊刊印之後,能否在盛京流傳起來,至關重要。
王琰顯然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與李青告別之後,第一時間就去了王氏書鋪。
傳世錄第一冊的刊印,將會從今天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
……
日落西山暮。
盛京的夜晚,燈火通明,依舊繁華。
對普通百姓而言,絲毫沒有感受到離國、妖蠻腹背夾擊的風雨欲來的壓迫感。
天符帝乘坐龍輦,自皇宮而出, 直奔司天監。
司天監位於盛京北邊。
司天監的觀星樓,是盛京第一高樓。
觀星樓高三百六十丈, 樓頂位於雲層之上。
是所有往來盛京的遊子們必定會觀摩的奇觀。
大周開國之時, 周太祖請來大能, 以傳國玉璽調動國運,施展大神通所建。
據說觀星樓建成那天,有玄黃之氣沖天而起。
是以朝野有傳言,周太祖以此樓鎮壓大周國運,庇佑大周萬年不衰。
人們只知道司天監觀測天象,制定黃曆指導百姓按照黃曆播種務農、婚嫁、祭祀等等,同時預測大周國運興衰。
因此歷代以來,司天監在大周都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天符帝駕臨,司天監監正第一時間趕來迎接。
“臣陸乘洵參見陛下!”
“愛卿平身。”天符帝抬頭看著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心中感慨普通人和修士之間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