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李青趕緊辯解。
“陛下,臣自幼吃百家飯長大,若非村中村民接濟,早已餓死街頭。”
“於臣而言,村中長輩,皆是臣的再生父母。”
“臣雖為御史亦是大周駙馬,但作為人子,豈有不能向父母行禮的道理。”
“臣以為臣無錯,臣之長輩以無罪。”
村長几人,不但都上了年紀,身體也落下了不少傷病。
按照大周律法處置,那就是杖責十次。
以他們的年紀和身體,十丈下去根本就活不下來。
這時,門下省侍中宋珏感覺捧殺李青的大好時機來了,趕緊出列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侍御史於貧寒中崛起,入朝為官又為駙馬後,仍舊把從小接濟他的村中長輩視作再生父母,此乃至孝!
朝廷非但不能申飭侍御史,反而應當宣揚他的仁孝。
那幾個黔首,也不能治罪,甚至應當讓禮部送一道牌匾,表彰他們為大周養育出侍御史這般棟樑之材。”
禮部侍郎李璨,也出列道:“臣附議!”
國子監祭酒孔嵬,亦出列道:“臣亦附議!李御史無過有孝,他村中長輩無罪有功。”
隨著這三人的帶頭,其餘門下省官員,禮部官員,也紛紛附議。
到了最後,即便是看李青也十分不順眼,甚至與御史左中丞黃欽學共同商量參奏李青以求報復的御史右中丞胡亦銘,也出列附議。
眼前這一幕,直接把黃欽學看傻眼了。
他怔怔地看著胡亦銘,心中大罵老奸巨猾,一出問題立馬掉轉風向,端的不為人子!
“眾卿言之有理。”
天符帝沒想到李青被參,反而收穫了一個意外之喜。
這件事要是宣揚出去,就坐實了李青至孝的名聲。
“李青至孝,當為天下表率!著禮部製作牌匾,表彰臨平府李家村。”
“謝陛下!”李青作揖答謝後,並沒有回到自己的席位上。
而是參了黃欽學一本。
“陛下,昨日臣大婚,向村中長輩行參拜大禮,人人皆知他們是臣的衣食父母。
臣能有今日,靠的就是黃大人口中所謂的黔首接濟。
而當時在場之人,便有黃大人。
黃大人明知臣並非向黔首行禮,而是向再生父母行禮,卻在朝堂當中藉此事發難。
臣參黃大人攻訐同僚,在御史臺打壓異己之罪!”
話音落下,黃欽學頓時被嚇得冷汗直流。
參人不成反被參。
還被安上了一個攻擊同僚,打壓異己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