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得意洋洋的廉頗,其他四人同時笑了起來。
“飲勝!”
酒宴上,老廉頗同樣也是精神抖擻,白頭髮一甩一甩的,鬍鬚上沾染酒液,滴滴落下。
在場的諸多趙國官員紛紛舉杯,一片歡聲笑語。
宴會散去,有人在馬車上竊竊私語。
“秦王也收手了,李建一黨的忤逆之事算是成了。”
“大王怎麼樣?”
“不知道,沒有任何人能接觸到大王,眼下只能希望大王是真的裝瘋賣傻吧。”
“我等還要繼續?”
“大王對我等有賞識之恩,怎能不報?眼下事不可為,我等暫且忍耐吧。”
“有朝一日,定要殺盡李建、藺相如之流,還大趙一個朗朗乾坤!”
時光飛逝,夏天過去,收穫的季節到了。
藺儀站在李建的面前,表情帶著明顯的憂慮。
“定國君,十二座平準倉,已經有八座見底了。”
平準倉,承擔著平抑國內糧價的重任,屬於內史部門關係民生最重要的一環。
之前平原君想要鬥垮李建,選擇從糧價和平準倉入手,就是因此。
李建表情平靜,道:
“不是還有國庫嗎?”
趙國倉庫分兩種,一種是平準倉,用來平抑糧價,民用性質。
另外一種則是國庫,主要作用是供應軍隊所用。
由於戰爭經常爆發,一般收上來的糧食會優先將國庫裝滿,剩下的再運往平準倉。
藺儀苦笑一聲,道:
“國庫中剩餘的糧草也不到一百萬石了。”
一百萬石,聽起來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但如今趙國坐擁二十郡之地,單單駐守各地的常備軍就已經接近十萬。
按一人一個月消耗一石半的糧草來算,一百萬石也就只夠半年。
若是爆發戰爭,新徵召的軍隊和民夫將會輕鬆突破二十萬這個數字,那時候就只夠三個月的糧草。
糧食問題,已經非常嚴峻!
李建笑了笑,對藺儀說道:
“無妨,不是馬上就要秋收了嗎?”
藺儀愁眉苦臉:
“君候,下官查閱過往年的資料,若是按照往年的收成,恐怕不足以支撐國庫和平準倉的大筆消耗啊。”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趙國的擴張!
一口氣吞掉了半個韓國和半個燕國,重新建立秩序,就需要投入資源。
在這個年代,最重要的資源並不是錢,而是糧食。
大量的糧食投入進去,成功幫助趙國在韓地和燕地建立起了秩序,也讓趙國的糧食儲備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藺儀發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