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的說,只要趙國能拿下上黨郡並經營幾年的時間,秦國幾乎是沒有任何希望能從這裡正面突破到邯鄲城下的。
能獲得這樣的戰略主動,也不枉李建在短短兩個月裡跑了四個國家。
藺相如微微點頭,道:
“楚軍也已經開始進攻魏國了,就是不知道魏國這一次能否抵擋得住。”
根據情報來看,楚軍這一次發動了十三萬兵馬,由令尹春申君黃歇領兵,兵鋒直撲陶邑。
但凡稍微懂點軍事的人都知道,楚國這一次的選擇是非常刁鑽的。
楚國都城陳城,其實距離大梁城也不算遠。
為什麼不打都城大梁,來個圍魏救韓?
在李建想來,這是因為楚國人真的想要拿下陶邑。
陶邑,曾經的宋國都城,中原有名的繁華大城,經濟大都市。
如果楚國人進攻大梁城,信陵君是必須要回援的。
但若是楚國人進攻陶邑,魏國就要面臨一個新鄭、陶邑二選一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魏國人如果選擇了新鄭,兵力空虛的陶邑可能就會丟失。
如果魏國人選擇回師保住陶邑,一來魏軍回師援救的距離會更長,二來韓國所面臨的超級危機也自然會被緩解。
這是楚國人的陽謀!
李建笑呵呵的說道:
“楚國反正和我們不對付,若是因為此戰跟魏國結怨,那就再好不過。”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經過虞信一事,楚趙之間的關係短時間內是無法挽回的了。
這時候讓楚國和魏國去死扛,有助於魏國將來和趙國更深程度的繫結。
想到這裡,李建不由笑道:
“其實我還真希望楚國能把陶邑打下來,那樣的話,楚國和魏國至少在三五年裡應該是不可能再有緩和關係的希望了。”
魏國地處中原,真正的四戰之地,任何時刻都需要盟友的支援。
得罪了楚國,和秦國、齊國又是宿敵,那靠向最近關係良好的趙國就是大機率事件。
外交嘛,說起來複雜,但實際上也就那麼回事。
無非就是國家利益!
兩個國家之間,只要相處夠久,自然就會有蜜月期和敵對期。
大家利益一致的時候,那就是小甜甜。
大家利益相反的時候,就只能是牛夫人了。
藺相如長出一口氣,正打算說些什麼,突然又劇烈的咳嗽了起來。
李建目光緊緊的盯著藺相如手中的手帕。
在那裡,一絲殷紅的血跡很是明顯。
李建深吸一口氣,抓住了藺相如的手。
“藺卿,你需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