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
當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稱霸西戎,雄心壯志滿滿,便在灞水之上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橋樑。
數百年的時間過去,灞橋經歷多次的修繕和擴建,加上它又是從東方而來進入咸陽的必經之路,故而成為咸陽一景。
李建看著面前的灞橋,心中也是感慨。
前世,他也曾數次踏上灞橋。
只不過每一次前來,他要麼以戰敗國使者,要麼以朝貢國使者的身份。
回憶起來,自然心中滿是不爽。
但這一世,一切都已經改變。
李建此番前來,乃是堂堂正正,以天下第二強國,和秦國分庭抗禮的趙國使者身份而來。
大秦,我來了!
注視著遠方的咸陽城,李建的目光中透出鬥志。
灞橋非常的寬闊,足以供數量馬車並行。
但好巧不巧,就在李建的馬車走到最中央的時候,一輛對向而行的馬車突然失控。
這輛馬車拉車的兩匹馬中有一匹好像發了瘋一樣,亂踢亂跳,把這輛馬車拉得到處亂跑,甚至開始漂移。
這突如其來的情景頓時讓灞橋上的交通變得堵塞。
過了差不多一分鐘的時間,車伕廢了好大勁終於控制住了馬,交通秩序這才恢復了正常。
李建的馬車緩緩透過,坐在車廂中的李建注視著手中的小小卷軸,若有所思。
開啟卷軸是一個字條,上面只寫了一句話。
“勿入咸陽,有大禍!趙。”
李建眯起眼睛,目光落在了最後這個字上。
趙?
不是呂?
如果不是呂不韋的話,又是誰能獲得秦國內部的機密資訊,並有這種能力悄悄派人傳遞給李建?
樂乘的聲音從外面傳來:
“李卿,我們馬上就要到咸陽城了。”
李建深吸一口氣,從馬車的暗格之中拿出火刀火石,將這紙條放在車廂裡的小香爐中。
火苗燃起,李建注視著紙條漸漸化為灰燼,這才開口。
“咸陽城門口應該有秦國官員等著我們,且看他們怎麼安排吧。”
秦國並不是一個經濟很發達的國家。
自從商鞅變法開始,“耕戰”就是秦國的國策。
耕指的是耕地,戰指的是戰爭。
商業是需要人口的,如果人口都去經商,去給商鋪掌櫃們打工了,還有誰來種地,還有誰來參軍?
商業,註定和耕戰之策背道而馳。
所以即便是咸陽城這座都城,城門口處的人也並不多,稀稀拉拉。
若是像邯鄲、大梁、臨淄等東方大城,那每天進城的人是絡繹不絕,人潮洶湧,遠勝此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