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好事兒!
胃腎二氣尚存,就可以試試的。
此時,何元申連忙問道:“怎麼樣了?”
陳南認真說道:
“診斷為:春瘟,證屬痰火擾神,溼濁中阻。”
“患者神昏,乃是因為溫熱癘毒入裡,毒火灼液成痰至清陽不升,溼濁中阻病入衛氣之間。
治當首先運轉中州以除溼豁痰,開竅醒神。”
聽見陳南的話,一旁的一名醫生連忙問道:“陳會長,冒昧打擾一下!”
“您剛才的診斷手法是……”
陳南淡淡說道:“三脈同診救危症!”
此話一出,頓時周圍眾人連忙開始記筆記。
而何元申也有些不好意思的問道:“陳會長,您能好好解釋一下嗎?”
陳南點頭,說道:“其實,我剛才三脈同診,用的是傳統的三脈。”
“也就是寸口脈、雙趺陽脈、雙太溪脈。”
“《黃帝內經·素問》曰: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生死,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
“《趺陽脈學·下篇·斷疾病預後》曰:“診趺陽脈對疾病預後起著決定性判斷作用,有著預測吉凶生死之重要性。”
“危重患者,可以透過趺陽脈進行預測!”
“三脈診法是以診寸口脈候臟腑病變,診趺陽脈候胃氣,診太溪脈候腎氣。
三脈同候多用在寸口無脈或觀察危重病患者時運用。
若寸口脈微弱,但趺陽脈有力,示胃氣尚存,有救治可能;若無,則胃氣絕,難救。
而太溪候腎氣,先天之本,存則若樹之有根,無則根斷,難救。
臨床實踐證明,危症三脈同診有生死相關的診斷意義,是中醫臨證時決斷生死,救治危症的一大優勢。”
“大家以後可以試著用用!”
此話一出,眾人一言不發,認真記錄,錄音功能早已開啟!
陳南的一番話,讓現場每一個人,都豎耳傾聽。
實力!
這就是實力!
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對於陳南的尊重,平曾幾分。
陳南這時候說道:
“方子的話……擬三仁湯加減。
處方:杏仁12克,豆蔻仁6克,薏苡仁15克,通草10克,厚朴15克,竹葉8克,滑石15克(布包,甘草3克,膽南星8克,法半夏10克,水牛角25克,石菖蒲8克,鬱金12克,連翹15克。”
一旁的何元申連忙開始記錄。
寫完之後,好奇的問了句:“開幾服藥?”
陳南猶豫一番:“兩副藥!”
“兩副……夠嗎?”何元申猶豫的看著陳南。
陳南笑了笑:“夠了!”
“連服2劑之後,患者會咳吐黃綠濃痰一次,一定要注意,不要讓痰阻礙呼吸,造成危險。
之後,患者的神志會稍清,問而能答,但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