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看似是肝氣犯脾,導致脾虛。
但是,其實本質是因為士氣不足,脾陽虛弱,導致了無法抑制肝臟的正常行為,這才出現了面部的青黃之色。
如果是肝氣過剩,則不是這樣的表現。
所以,治療起來,本質上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逍遙散,針對肝鬱脾虛,可用於調和肝脾,但是力道過於弱小。
但是,如果力道過於足,用龍膽瀉肝,來瀉肝膽之氣,反倒是會傷了肝陽,肝陽源於心腎之陽氣,傷了根本陽氣,脾陽就不足了。
所以,治療,很關鍵!
至於吐血,其實搞清楚這些之後,就很容易解釋了。
正所謂“吐血二者,皆治在肝絡。”
肝藏血,這是因為肝陰陽之氣不足了,導致了血外溢。
患者的情況,已經是脾陽腎陽,亦為苦寒滑潤,伐其生髮健運之常,所以腹痛晨洩不食。
而且,這也是患者患者脈沉弦細之所由來也。
整體辯證治療的思路,也很清晰了。
這個考核,很有意思。
不僅讓你寫診斷,還要寫按語。
所謂按語,就是患者導致機體不舒服的原因。
陳南寫道:“按語:三焦俱損,先建中焦,補土可以生金,腎關之虛,亦可仰賴於胃關矣。”
隨後,陳南自擬方子:
“蓮子15錢,芡實9g白扁豆3g冰糖9g
茯苓塊12g廣皮炭6g人參6g甘草6g”
藥不在多,能治病就行。
陳南其實也能開具其他方子,但是……方子大了有什麼用嗎?
8味藥,剛好!
但是……
陳南在後面寫到:
“30副,緩緩多服為宜。”
抓藥,陳南只需要抓一服藥就行了,不需要抓夠三十副。
而此時,陳南僅僅只用3分鐘不到。
就把方子開好了!
如此一幕,直接把對面兩位老人給鎮住了!
兩人對視一眼,臉色有些凝重。
不得不說!
陳南的診斷,十分精準。
在病歷本上,陳南寫的治療原則,也就是按語十分詳細。
按語,其實就是判斷你是否診斷清楚,以及你治療思路的推斷。
而陳南的按語,字數不多,只有寥寥一行多,但是……卻足以把患者的情況解釋清楚。
這個按語,足夠滿分!
兩位老人可不是一般人,其中一人是廣州中醫藥
大學的副校長譚智輝,還有一人,是國醫大師:於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