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醫不能真的大範圍普及,哪怕是那些資料,循證醫學和醫學統計學都沒有辦法。
不是因為學科不行。
而是因為……中醫的診療,太過於苛刻了。
什麼意思呢?
哪怕是同樣一種疾病,都是頭暈,而且患者的證型也都一樣,但是……能用同樣的方子嗎?
並不能!
因為體質的不同,症狀深淺不同,病機發展的情況也不一樣。
這就讓陳南在下藥的時候,不同性味歸經的藥物給出的藥量也不一樣。
說白了……中醫,還是一門比較“私人訂製”的醫學啊。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患者走了過來,65歲的男子,叫張敏陽。
“您好,陳主任。”
陳南點頭:“你好。”
說完,他拿起江偉翔寫的病例看了起來。
張敏陽,65歲,頭暈眼花三年餘,十年前查出慢性肝炎,三年前診斷為肝硬化……長期服用恩替卡韋、螺內酯、小柴胡顆粒等藥物……
恩替卡韋是抗病毒藥物。
而螺內酯則是治療水腫的。
但是……
小柴胡顆粒也有。
小柴胡作為治療肝胃不和,病在少陽的中藥,的確現在臨床用的很多。
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可能在這一方面,確實是有一定的療效的。
畢竟,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日本的津村順天堂就捷足先登把漢代張仲景的“小柴胡湯”製作成顆粒製劑,成為了風靡一時的治療慢性肝炎的藥物。
張敏陽精神萎靡不振的,面色枯槁,雙目渾濁泛黃。
“哎……”
“陳主任啊,今天來找你,我也是試試中醫有什麼什麼好的辦法。”
“我這肝硬化已經好多年了,從慢性肝炎,到肝硬化,身體真的是有些吃不消了。”
“現在每天都是把藥當成飯來吃了。”
“哎……”
張敏陽說了一句話,嘆了三口氣,言語之間滿是無奈和絕望。
被一種疾病折磨如此之久,他真的是有些扛不住了!
“哦,對了,我一直都是看的西醫,在咱們醫院住院也經常,這些年……倒也沒有惡化,也挺感謝的。”
“可是,去年以後,住院效果也很一般了,身體越來越差。”
“這是我上週的門診病例。”
陳南接過以後,看了起來。
張敏陽找的醫生就是他們醫院的副主任,叫做黃勝利,陳南並不認識對方。
而患者之前住院的主管大夫也是他。
病歷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對方為什麼每次去門診都要開一堆中成藥呢?
陳南有些不理解。
各種各樣的藥物:舒肝解鬱膠囊、瀉肝安神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