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其他人眼裡,汪川秀的這個花活兒已經很出色了。
何況他彈奏的還是他自己寫的琵琶曲。
濤哥聽得最為認真,他一會兒還要把這一版吉他還原成琵琶。
雖然拿筆寫譜很簡單,讓汪川彈一遍水平垃圾到底的琵琶更簡單,但那就沒有音樂交流的樂趣了。
等汪川彈完之後,他們一起送上了掌聲。
“還是很多地方上不去,感覺怪怪的。”
汪川嘆了口氣,把吉他還給萬哥。
“已經很棒了。”萬哥接過吉他,然後提議,“我先來試試?”
說著手癢的他就直接撥起了弦。
真正的大老一出手就是不一樣。
《琵琶行》裡形容琵琶的聲音是“銀瓶乍破”,萬哥模擬出來的音色已經到了只是瓶子小一點的水平,對比起來汪川只能說自己的瓶子是悶破的。
所以呂禮的吉他水平……
等萬哥彈完,大家又吹了一波。
汪川也和萬哥溝通了一下細節,然後濤哥才嘗試著開始彈。
就像在燥熱的夏天找到了一個幽深的水潭,往裡邊投了顆小石頭,悽婉幽清、纏綿悱惻的琵琶帶著澹澹的哀傷,像是帶著釋然,也像是帶著遺憾,更與前邊不同的是,琵琶之中,一股出塵之意自然流露,讓人忍不住有此曲非人間之感。
《琵琶語》這支曲子並非多麼精妙,但它絕對足夠悅耳。
不懂琵琶的人可能覺得那些古典名曲實際上並沒什麼好聽的,但聽到《琵琶語》後,幾乎都會立刻喜歡上琵琶。
先讓更多的人喜歡上傳統樂器,傳統樂器才能有更好的發展,這也是汪川決定在新專中搬這支曲子的原因。
黃洋的眼睛都睜大了不少。
之前還有前兩版壓抑了琵琶優勢的吉他版做對比,濤哥彈奏的聽上去感覺更好聽了。
“我感覺差不多了,我開始彈?”
濤哥在彈完最後一個音符,餘韻還在酒吧裡環繞的時候,就開口問道。
讓沉寂在餘韻中的幾個人回過了神。
剛才只是試?
不是正式開始?
閱讀理解都已經做了……
汪川感覺就離譜,他真的感覺濤哥已經彈得很好了。
不過汪川還是趁機在黃慈恩耳邊小聲臭美了一句。
“厲害吧,曲子我寫的。”
黃慈恩給面子點頭。
汪川心滿意足。
濤哥提議要再彈,汪川和其他人都不會攔著,剛好可以多欣賞一次。
等濤哥更出色的把第二遍彈完。
大家直接一起碰了一杯。
“濤哥彈得好啊,我覺得直接濤哥去幫我錄得了。”
汪川誇讚道。
“你的曲子寫得好才是根本。”濤哥又誇了回來,“你還是去找付青吧,要是她知道我搶了該她錄的曲子,以後估計得跟我老死不相往來。”
大家一通吹之後,汪川也沒再催,呂禮和黃洋就去舞臺上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