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乃是一名書生,三十八歲才考取狀元,五十歲任職福州知府,六十七時,宋皇遍搜普天下道家之書,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稱為《萬壽道藏》。”
“黃裳被委派成為刻書之人。”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刻書之事,黃裳不敢大意,生怕刻錯了字,惹來滅頂之災!”
“因此,黃裳逐字逐句、極為細心地校讀。”
“悠悠四載過去,黃裳已經熟讀天下道書,精通天下道學,更從中悟得高深武學精義。”
“他無師自通,一步入武皇,天地之力灌體,從一個不懂武功的書生,一下成為武道皇者。”
“那一年,黃裳七十一歲。”
“黃裳將自己從萬壽道藏中領悟的武學精義整理成冊,便是九陰真經的上卷,也可以說是一門武學總綱。”
嘶~~
在場江湖豪傑無不吸了口涼氣。
七十一歲成為武皇,不算什麼。
但黃裳之前可是不懂武功的凡人。
一朝入武皇。
可怕!
別看現在武皇似乎成了大白菜,但其實不然。
像十方域的各個霸主,如雄霸、官御天、歐陽飛鷹等強者,都還卡在半步武皇巔峰。
由此可見武皇的強大和稀少。
更可怕的是。
黃裳還沒有人指點,自學成才。
即便比之以洞庭湖為師的浪翻雲,以天地自然為師的傳鷹,也不差了。
一時間。
長生書閣議論開來。
“黃裳一朝頓悟入武皇,若是得到九陰真經,是不是也能頓悟,一朝入武皇?”
“你怕是在想屁吃!黃裳能夠頓悟,那是厚積薄發,天賦異稟,不過九陰真經絕對不凡,說不定比其他武皇絕學更容易讓人入武皇!”
“黃裳自萬壽道藏中領悟的武學精義只是上卷,那下卷是什麼?”
所有人好奇起來。
齊刷刷望著李長生。
李長生沒有賣關子,緩聲道:
“當時波斯明教傳入大宋,因為宋皇信仰道教的緣故,便派遣黃裳帶兵剿滅大宋明教。”
“大宋明教與波斯明教以及大元明教等結構相同,分為教主、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等,實力非常強大。”
“大宋官兵直接吃了敗仗,連續幾敗後,黃裳忍不住親自出手,一口氣斬了好幾位護教法王、光明使者和其餘眾多強者。”
“這些強者不僅有波斯明教過來的高手,也有在大宋江湖吸納的高手。”
“黃裳這一斬,就引出了無數相關的高手,正所謂打了小的來大的,打了大的,來老的!”
“黃裳雖然天賦異稟,從萬壽道藏中領悟武學精義,一步入武皇,但無心武學,因此武功招式平平,發揮不出自身的力量,加之寡不敵眾,被大宋明教擊敗逃走。”
“然而他的家人卻被大宋明教盡滅。”
“黃裳大恨,依靠過目不忘的本事,記住了所有敵人的武功招式。”
“此後的歲月,黃裳徹底蟄伏起來,潛心研究武學!”
“悠悠四十年過去,黃裳將所有敵人的武學全部破解,並鑽研出各種絕招。”
“他滿懷信心的去找敵人報仇,卻發現外面已經滄海桑田,曾經的敵人不是老死就是被殺了!”
“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仇人,卻是當年一個十七歲的小姑娘,如今已經是年過六十的老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