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即使不提文章、影視作品中的故事如何的戲劇性,哪怕就是現實生活中,同樣的戲劇**件也比比皆是。
正如李文星由於《星戰》沒能落實的緣故,一再的推遲返回香江的時間,到最後依然未能如願,
結果等他這邊一上飛機,福克斯那邊知道這件事後,在六月十四號週一的談判中,態度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
幾乎是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就敲定下來數十條之前一直爭論不下的條款。
比如關於版權歸屬,雖然福克斯也沒有《星戰》的續集版權,續集版權依然在盧卡斯手中,可福克斯就是不願意鬆口,
因為但凡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只要《星戰》大賣,那它的版權價值就會大到不可想象,那個時候,它就成了重新定義有史以來科幻片涵義的首部科幻電影。
不僅是版權歸屬,除此之外,在投資分成比例上,同樣是僵持不下。
福克斯原先就已經斥資八百萬美元拍《星戰》,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超大的投資專案,可如今巨星影業這邊非要加入進來,把預算提高到兩千萬美元,
這其中的風險,本來吧,八百萬的預算,只需要票房達到兩千五百萬就可以回本,可如果預算增加到兩千萬美元,那票房至少要達到六千萬美元才能回本,
福克斯的高層就算是腦子抽了,也根本不會同意用這麼大筆錢拍攝這樣一部幼稚的兒童劇,包括對《星戰》很有信心的總裁小阿蘭·萊德,他也不敢賭這麼大。
於是,彼此的談判工作,就在這兩個大方向的問題上一直僵持不下,
哪怕是李文星提出,大家可以踩用階段性的收益分成方式來合作,
諸如,
以三年為期限,若是《星戰》的全球票房未達到一億,巨星影業只享受20%的分成收益,
如果票房超過一億,那麼每漲幅一億,巨星影業的分成比例就增加10%,
也就是說,如果票房兩億,就分30%,這樣依次類推,如果達到前世八億的票房,那巨星影業至少可以分得90%的收益,福克斯所有員工將會哭暈在廁所。
但是,想法很好,李文星的算盤打的啪啪響,可福克斯也不是傻子,怎麼會同意這種無腦協議?萬一票房真大賣幾億呢?
然後,就這樣一直僵持著,李文星等到花兒也謝了,等到《第三類接觸》的合同都簽好,等到《星際迷航》的合作也快落實,甚至等來了麥當娜,還是沒有結果,
終於,李文星失去了所有的耐心,加上香江那邊的事務已經刻不容緩,他必須回去主持《古墓麗影》後期的拍攝工作,最後只好帶著遺憾登上那架波音7系民航。
哪曾想,就是這麼一個離開的舉動,福克斯那邊突然就心慌了,
兩家公司談了這麼多天,互不耐煩那是肯定的,可談不下來大家就慢慢談嘛,你這直接走人是怎麼回事?不談啦?
本來吧,福克斯內部也早達成一致意見,合作拍片可以有,這樣福克斯也可以減少點風險;版權也可以給,只要價錢到位;分成比例也可以談,只要比例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