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因為已經有了算盤的考慮,李文星只管按著上中下三策挨個做過去。
透過剛才的電話,他已經證明上策行不通,胡苮不願意配合。
那就只好用中策,搭上另外一個備選合作者,白麵馬家。
當然,鑑於中策的把握也不大,索性下策也一起執行吧。
於是乎,就在這種情況下,李文星撥通了翁卓旭的電話。
春節將近,翁卓旭也在日前從日島返回。
久隆在日島的局面已經完全開啟,後期就是穩步發展,也不需要翁卓旭再死死盯著。
說起來,白麵馬,馬氏兄弟二人,絕對是香江整個五六十年代期間,最為猖獗的大毒梟。
這兩兄弟膽大心細,尤其懂得食腦,賣白麵賺到錢之後,及時上岸洗白,後來見事不對,更是早早地就溜之大吉。
包括事先留好退路,辦了一家傾向十分明顯的報紙,《東方日報》,用來交好寶島。
以至於潛逃寶島後,受寶島方面照顧,英屬港府愣是拿馬氏兄弟沒有辦法,簡直顏面盡失。
而李文星這次主動找上馬氏兄弟,並不是想跟他們做白麵生意,而是想拿下他們手中的《東方日報》。
當然,如果馬家不肯賣,或者價格談不攏,他也會退而求其次,選擇合營,或者掛靠。
當下的香江,公認最權威,發行數量最多,影響力最大的三份報紙,分別是《明報日報》,《東方日報》,《星島晚報》。
其中,明報日報最具有公信力,這是金大師的手筆,與其辦報理念息息相關,不參與政只,不表明立場;
東方日報發行量最大,原因嘛,地球人都知道,馬家為了洗黑錢,一個勁的誇大報紙的發行份數;
星島晚報最有影響力,不用說,都是《尋秦記》的功勞,君不見每天幾十萬人在追訂,還邊看邊討論。
(注:追,不一定會買報紙,可以輪流看,傳看。)
事實上,早在之前,李文星就想搞報社創辦報紙啦。
可那時候他的實力還不夠,資金,人手,渠道,都明顯不足,
甚至《尋秦記》連載權也賣給星島,就算創辦報紙,也只能小打小鬧,總不好再拿新出來,左手打右手吧?
這樣一直拖到他去日島,從日島回來,雖然實力已夠,時機卻又不太成熟。
如果在胡苮提出星島跟星語換股之後,他一邊拒絕,一邊開辦新的報紙,在胡苮眼中,他就成了不識抬舉。
因此他當時就獅子大開口,要胡苮溢價換股,就連他沒有創辦報紙,都拿來用作堵胡苮的藉口,‘因為不想跟你競爭’嘛。
不過呢,彼一時此一時,剛才胡苮沒有站他,那他現在臨時創辦一家報紙,或者轉頭跟其他報社合作,就是應有之義。
哪怕胡苮不爽,不滿,她也說不出來什麼。
嗯,搞到報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還要找一些槍手來。
對了,槍手不能用星企下面的編輯,太明顯,一旦被戳穿,就會失去公信力,還是交給翁卓旭做。
“阿旭,你再找一批筆桿子硬氣的人來,另外再隨便找一些有文化底子、喜歡看書的人。
筆桿子硬的人,你讓他們調整好狀態,這一兩天我會給他們幾份命題,到時他們誰寫的好,直接年薪十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