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星討厭被拒絕,所以他很生氣。
儘管
他也多少能理解唐書瑄的想法,
不願意跟他這種滿身銅臭的膚淺人打交道也好,
還是真的是話中所說,是不想、不敢坑他的錢也罷,
可他就是討厭被拒絕。
在重生之初,被鄧莉君,張國容兩人拒絕也就算了。
那個時候他完全就是打嘴炮,一無所有,名聲不響。
那他們倆拒絕也就理所當然,總還能說的過去。
然而現在的他,已經是譽滿香江,好名壞名無所謂,至少做出一番成就。
結果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上趕著送起錢、送物,還是被拒絕。
哪怕是好意的拒絕……
幹,真的好氣啊。
“那我們就先說說《大特寫》的運作。”
儘管心裡氣的要死,李文星還是不動聲色、一如剛才的表現。
“稍後我會收購一家雜誌社,《大特寫》更名《電影週刊》,英文叫都市娛樂新聞,作為電影向的週刊雜誌。
雜誌以影視劇作、行業、影人的相關介紹、評論,報道,科普,等等文章作為主要內容。
同時我會收購一家報社,創辦一份電影向的報紙。
雜誌必須做的專業點,讓行內人看完,都覺得有水平,有深度。
報紙就要直白一點,以評論即時電影為主,作為正方和反方的影評人輿論地,要讓小白讀者都能看懂。
民眾就喜歡大人物互懟,看熱鬧,對罵,對斥,越精彩銷量越高。
雜誌可以不盈利,做為香江影視行業的火種、類教科書讀物。
如果有更多的外行人被吸引,將來就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報紙則是吸金利器,可以接受電影公司的公關,只要錢到位,哪怕電影爛成漿糊,也可以往死裡吹。
藝術,商業,並不矛盾。
民眾現在的審美能力只有五分,好的商業電影是八分,藝術電影至少十分起步,你看,這該有多尷尬?
正如罪犯的存在,就是為英雄做背景板。
沒有商業電影做比較,藝術電影只是空中樓閣,根本沒有土壤,除了內行人用來自嗨,只會走入死衚衕。
週刊雜誌我給你留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期權),怎麼操作我不管,也不求你賺多少錢,但你至少得保持收支援平。
報紙給你百分之十,實在不想管,你也可以請其他人負責。
唐女士,我的提議如何?可以的話,三月份我們正式發行。”
詳細明瞭的計劃,李文星講說的也是乾淨利落。
唐書瑄不願意管理電影公司,他沒辦法強求,關鍵求不來啊。
也無所謂,再找其他人就行。
至於送其週刊雜誌百分之三十的股份,這雜誌橫豎賺不了多少錢。
且他也不想投資多少錢,最多五十萬,倒不如大方一點。
何況雜誌想要辦的專業點,就要有專業的人來做,唐書瑄既有經驗也有團隊,舍她其誰?
將來雜誌社做起來,她也得分出去自己的股份給團隊裡的其他人。
當然,還要看對方是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