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月六號那天接手唱片公司後,整整一週時間,李文星每天都在考慮如何開展公司的業務。
這家唱片公司,與其說是間公司,不如說是一間歌舞演藝訓練班。
公司上,加上竹內涼子,一共是十八位練習生,都是入行兩年,公司也就開了兩年。
她們大多是附近的初中、高中輟學生,家裡條件普通,學習成績也就那樣,高中無望,大學無望,長相身材還算可以,中等偏上,所以被招進來做伴舞,做舞蹈練習生,總比她們去工廠做工待遇高點。
前會長竹內守雄出售公司的時候,是連她們的合同都一起算進去的,否則就一個錄音棚,一棟房子,怎麼可能值三億日元?
將公司接手過來之後,李文星第一個反應就是被坑,尼瑪,十七個練習生,有毛用啊?一個能推出去做歌姬的都沒,唯一能推出去的還給帶走。
哥要的是成手,是籤回來不用培訓,可以直接灌錄唱片,那是就推向市場的成手,不是練習生。
可是轉過頭來一想,畢竟已經花了錢,總不能把她們打發走吧?八千萬日元的折算價,要是就這樣浪費掉,那也太坑了吧?
只不過,有什麼辦法,能將她們廢物,呃,不是,能將她們這些小美女利用起來呢?
好歹也是十七個青春靚麗的美女,雖然其中沒有絕色,也算可以了。
實在不行,稍微花點錢給她們整一下,再包裝一下,也是一群水靈靈的美眉,組個女團綽綽有餘。
對啊,就是組建女團。
也就在這種情況下,順著這個思路,李文星腦海中突然靈光閃現,終於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
有了這個點子,接下來就簡單多了,只需要圍繞這個中心,繼續完善計劃就行。
先是市場行情,目前的日島唱片市場,是以唱片公司為主體,偶像歌手為附加的單一產業模式。
說白了,就是唱片公司簽約有潛力的歌手出唱片,就跟賭博一樣,先發行單曲試水。
如果受歡迎,反響好,就馬上灌錄專輯;反之,直接打入冷宮。
那麼在這種模式之下,一家新公司,哪怕簽到了潛力歌手,想要出頭,任然是難上加難。
為什麼?因為資源少、渠道淺,還有來自巨頭的打壓,同行的競爭。
日島唱片市場是很大,這沒錯,一億多人口,是香江的二十多倍。
可再大的市場,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也早已經被開發成熟,被各個巨頭,一線二線公司聯合把持。
蛋糕就這麼大,已經擠進去坐在席上的,他們都還想再淘汰出來不少人,那你這還沒入席的,卻還想著往進擠?只會引的人家共同抵制。
如果是有背景有人脈,那倒沒事,壓不住你,他們也會歡迎你進場。
關鍵沒有啊,一點根基都沒,隨便來個街頭幫派找茬都夠受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難題,才使得李文星一直在不停的想啊想,以期尋求破解之法。
甚至想的頭疼欲裂,一直到他想起組建偶像女團,才終於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