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等你,今天是第十三天。”
礙於日島的禮節差異,李文星此時也不知道該跟對方說些什麼,甚至連握手也不能,日島沒有握手禮。
再加上日語還沒練熟,只能讓林美伊在一邊翻譯,都不知道她能不能翻譯準確。
呃!很彆扭的一次會面,很尷尬的一個開頭。
“非常感謝美雪小姐能特意從札幌趕來,同時也希望我們的談話愉快。”
來到會客室,吩咐林美伊去倒茶,李文星直接轉用英語說話。
剛才上樓時,才想起對方是懂英語的,而且還應該是非常精通,否則無法解釋兩三年後她常往洛城跑,並且錄製英語歌曲,充當歌詞音譯的事。
“……我想知道,這首歌真的是你在今年三月份就創作出來?”
面對一家音樂會社的會長,中島美雪略有拘謹,不過因為太想得到答案,又將這份拘謹強壓下去。
從包裡掏出那張讓自己日不能安,夜不能眠,困擾了自己好幾天的曲譜拿出來,中島美雪將它推給對方。
“……確實如此,這不得不說是個巧合。”
接過曲譜,開頭是日、華雙語的標識,時代/傷ついた翼,也就是那首中島美雪的成名曲。
下面是兩首不同的曲譜對比,整首曲譜,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地方都是一模一樣。
至於華語和日語歌詞,意思就不太相同了,不過這也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首歌曲,本應該是在今年五月份面世,在爆米花音樂祭上得獎,然而再在兩個月後,十二月底才會正式發行單曲。
而李文星卻是在六個月前,也就是四月份就將它抄襲出來,連編曲都做完,甚至還搞出華語翻唱,特意讓輝煌二人重新填詞,給甄馜錄出一首同曲歌,並且註冊了版權。
那如果不是曲譜提前洩露,或者是李文星造假,這很可能就是史上最大的一次撞衫,不,是撞曲。
一個是目前已經在香江很有名的作曲人,一個是在日島剛出道的新人歌姬,在今年四月份,同時做出一首整體旋律一樣,只有細微差距的歌曲,是誰抄襲誰?或者真的是撞曲?
不能說就絕對不會有這樣的巧合,要知道世界上本來就有很多的巧合。
最簡單的例子,遠古時期,亞洲大陸的人類學會用火,其他州的人類也學會用火,那你說是誰抄襲誰?
可能比喻不太恰當,但是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了,自然界中有著太多的‘撞衫’,或許可以歸於是各種因素互相影響的結果。
套用在歌曲創作上,兩位音樂大師在一起談論音樂時,也會出現那種靈感上的碰撞,然後彼此有了同一個旋律,你一句,我一句,幾分鐘內完成一首歌,那你說兩人是誰抄襲誰?
再到李文星的這張曲譜,中島美雪是知道自己沒抄襲的,但是她無法解釋,在自己創作出這首歌曲之前,就有另一個人搶先創作出同一首歌。
創作、錄製、版權註冊日期,都要比自己完成整首歌曲,提前幾天。
這怎麼可能,這比白天遇見鬼,還讓人無法接受,如果對方拿著信中的幾份檔案,去狀告自己抄襲,盜用版權,那自己怎麼也說不清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