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瑩童掌握絕對控股權,那是天方夜譚,不僅是錢不湊手,軟實力也未夠。
瑩童那塊地,目前市價已經穩穩超過十億(太子區是九隆商業中心,繁華鬧市,一塊三十八畝的商業用地,整體價值必然會高於平均市價),是瑩童地產一家獨有。
可哪怕再有一個十億,甚至十五億,依然不夠支撐整個專案的開發。
這樣核算下來,只以土地投入佔股,瑩童就不可能拿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絕對控股權。
更何況,瑩童以前只是做房產經紀,做二手房源租賃買賣的小公司,讓它全權主持這麼大的商業地產專案,其他股東也絕對不可能接受。
在此之前,李文星是打算拿著星島的資金,先進行頭期、二期開發。
等到資金告竭,就拿整個專案做抵押,完成三期開發。
再之後就讓華茂那邊做好預售工作,回籠一部分資金,接著做晚整個專案的後續部分。
這樣做,雖然在開發過程中,瑩聯合需要支付給銀行鉅額的利息。
可是相比拉進來再多幾位股東,李文星更傾向於跟銀行合作。
多拉幾個合作者進來,小股東也是股東。
在專案的開發過程中,涉及到一些整體調控的舉措,說不定他們就會扯皮、搞事,拖後腿。
再加上後期還得跟他們同享收益,分紅,那還不如從銀行拿錢,做一錘子買賣。
銀行確實是吸血鬼沒錯,可跟銀行合作,一切都可以照章辦事,只要協議好貸款合同,按期還款,全程都不用再操心。
待到三五年之後,專案開發完成,且隨著香江經濟的整體上升,那麼點利息,對於專案後期的盈利來說,根本就不算事,不用幾年就能還上。
當然,這只是之前的打算。
彼一時此一時,之前沒有搞起聲勢,哪怕是主動邀請別人入股,人家連看都不看,只以為是小兒胡鬧。
現在呢?現在不僅買回來土地,整個專案的開發都已經提上日程,就連商業廣場的建築設計事務,也都交由全球最知名的設計工作室負責。
在外界同行看來,這真的不是在胡鬧,而是真的在做事。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裡面蘊含著巨大的利益,沒看港府都在連聲通告?只差沒有主動上門送溫暖。
倘若這會兒還猶疑著不下手,那真是連湯也合不上嘍。
而對與李文星來說,即使理解他們這些人的做法,依然是心裡非常的不爽。
先前邀請,你們不來;現在卻又主動舔著臉找過來?對不起,請滾蛋。
沒辦法,重生者就是這樣任性。
“或者可以搞一次公開募股,先核算好瑩童、星島、華茂、恆兆業四家的投資比例,然後對外招股,拿出百分之十的股份,讓他們競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