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時真兒一行人到場的時候,李文星這邊正拍攝著,項少龍在魏國論政大會上舌辯群儒的戲份。
雖然眼睛餘光看到了門外的幾女,李文星也還是很敬業的專心拍戲,僅在攝像機移開的空檔給幾女打了一個手勢。
“哈…我支援你啊,我支援你那個以法治國的方法,否則日後秦國怎麼一統六國?”
在拍攝現場,此時正好拍到韓非發言完畢,項少龍因為不爽李園而坐正身子替韓非站臺。
李文星對《尋秦記》版原劇中的這個情節,其印象也是相當的深刻。
除了把主座上的秦清改為原著中的紀嫣然,還另外加上了中的其他原著人物。
其實這部分情節在新版《尋秦記》劇集中,也是比較靠前的情節,大概在新劇四十多集的時候就會出現。
只不過拍戲嘛,當然不會是完全按照劇情依次往下拍。
通常都是結合現實情況,根據取景地步景需求,由編導分割劇情,進行分場拍攝。
稍後在後期製作時,再將先前拍攝好的各個鏡頭拼接剪輯到一起。
因為若是完全按後期製作好的成片劇情拍攝,同一個取景地,光是浪費在轉場上面的時間,估計一年都拍不完一部電視劇。
這也是為什麼同一場戲,會有不同鏡次的原因,哪怕演員能一條拍下來,導演也依然會咔掉,繼而重新打板重新拍。
不然無形之中就會加大後期剪輯工作的難度,到時候就會很難在數以萬計的鏡頭中,輕易找到這部分沒有標記清楚場次的鏡頭。
“項將軍如何能夠肯定,秦國採取法制後,就一定能夠統一六國呢?”
此時鏡頭一轉,改為拍攝坐在主座上的紀嫣然,也就是趙雅緻。
像這種坐而論道的情節,絕對屬於劇集中的大場面,這也是編導為什麼要放在後期拍攝的原因。
初期的《尋秦記》劇組,說不好聽的就是草臺班子。
全組上下,除了汪明瑔一人,其他主演全部都是新人。
再加上佳士臺派駐過來的拍攝組成員,從上到下也都只是初次合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是先挑出來一些容易拍攝的小場面磨合團隊。
如此循序漸進,到了中後期,整個劇組,無論是導演組、幕後組,還是李文星這些新人演員,都已經歷練出來。
這時再拍攝眼前這種大場面,就算不能保證全都一條過,也已經可以輕鬆拿下。
“咔…這條過了,大家休息十分鐘,都站起來活動一下腿腳……”
趙雅緻那邊剛說完臺詞,這邊副導演就出聲咔掉。
這個‘咔’肯定是有些早,下面的戲其實可以連貫拍。
不過這副導演會做人,看到門外老闆家來人,果斷就給喊停。
並且理由相當充足,是照顧席地而坐的演員們,毫無拍馬屁痕跡。
說起來,這戰國時代,人們會客談事,都是跪在小几後面相對而坐。
這樣的風俗習慣,因為同時期徐福東渡,傳給了隔壁當時還是蠻夷的日島國。
放在現代,日島國倒是保留下來這種習慣,咱們自己卻是忘個一乾二淨。
拍攝現場這麼多演員,包括李文星在內,導演這邊一喊咔,全都開始哎喲著喊腿痠,實在不習慣這種坐姿啊。
“阿爸……”
先不提風俗的事,這邊導演喊咔,關佳妮馬上跑進來,一頭鑽進剛好站起身的李文星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