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楓說道:“這個讓大哥先問一下嫂子,看看嫂子哪個時間方便,就定哪個時間,反正我們什麼時候都可以。”
江母道:“那小楓你跟你大哥說一聲,然後讓他問問你嫂子,先把時間定下來,我們就可以提前做準備。”
江楓道:“好的,等會我問問大哥,爸媽你們給小叔小嬸打過電話了沒有?”
江父搖頭道:“還沒打呢,先把咱家的時間定下來,再通知你小叔。”
“行,那我先掛了,晚點確定時間了再跟你們說。”
掛了影片後,江楓便給大哥打電話……
……
2023年3月25日,星期六。
早上八點,江楓等人在吃過早餐後,便帶上鏟、刀、鋤頭、割草機、雞鴨魚肉、飯糰、水果、金銀香紙、火龍、酒、茶等工具與祭品,然後開車出發。
百梁縣這邊多山,這邊人死後都是土葬,而且都是埋在山上,所以才有鏟山、拜山這樣的說法。
拜山又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稱“家山”。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大眾山”。
江楓等人現在去拜的自然是家山。
以前沒有車的時候,都是走路拿著工具挑著祭品去鏟山,現在有車倒是方便不少,雖然車沒辦法開到山上,但至少能開到山腳下,剩下的路再走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十幾分鍾後,江楓等人終於開車來到第一座墳山的山腳下。
停好車後,大家開始分工合作,江父背起了割草機,小叔挑起了雞鴨魚肉等祭品,而其他人則拿著各種功能不一的工具。
江楓拿的是一把開山刀。
在百梁縣,基本每一座山都會有一條上山小路,眾人一開始便是走小路上山。
不過在走到半山腰的時候,走在前面的江父便停下來,說道:“去年開的那條路又被雜草覆蓋了,想要過去只能重新開路了!”
江母說道:“最近這十多年,村裡基本家家戶戶都用上煤氣了,沒人上山砍柴,所以山上的雜草是越長越茂盛,再過個十多年,恐怕都要變成‘原始森林’了。”
江楓拿著開山刀上前開路。
在青河鎮,鏟山基本要把墳墓周邊的雜草清理得乾乾淨淨,這可不是輕鬆活,尤其是最近十幾年,墳墓的雜草越長越茂盛,每年清理起來都要費老鼻子勁。
往年江楓鏟山的時候是沒有那麼積極的,他的思想跟當代年輕人沒啥兩樣,覺得祭祖啥的只是對祖先的一種紀念方式,沒必要把自己搞得那麼累,心意到了就行。
不過,自從他擁有神奇的外掛之後,江楓的想法就有了不小的改變,他不再像以前一樣是堅定的無神論者,如果世上真沒有鬼神的話,那他腦海中的外掛怎麼解釋?
所以,今天鏟山,他特意選了一把開山刀,就是要好好的出把力,不像往年一樣出工不出力。
左一刀右一刀,江楓慢慢的在前面開路。
江飛跟在後面喊道:“小楓,累了就換我來。”
江楓頭也不回的說道:“知道了,剛開始還累不著。”
江飛嗯了一聲,然後對跟在他身邊的老婆介紹道:“這裡埋的是高祖。”
大嫂張榕瑩拿著一條火龍跟在後面,問道:“咱家一共有多少個墳啊?”
江飛答道:“一共有十四個墳。”
“哦!”張榕瑩應了一聲,然後打量著四周的環境,想辦法記住這個墳。
江楓在前面劈砍了七八分鐘,終於開闢出了一條可以通行的小道,然後大家便沿著小道來到了一座墳前。
青河鎮這邊的墳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沒有墓碑,就直接一個小土包,而且一座山往往都不止一座墳,經常出現兩座墳只隔著幾米遠的情況。
講真的,很多時候江楓根本認不出哪座墳是自家祖宗,哪座墳是別人家的祖宗。
拜錯墳的事情在青河鎮雖然不多見,但也是出現過的,畢竟一年才來一次,甚至有些人是幾年才來一次,墳墓又長得差不多一樣,辨認不出來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題外話------
感謝一個人走過這片海大佬的五百打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