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這麼說的話,該增加的應該是醫生才對吧。”
“做不到”古斯塔夫忽然停頓了片刻,“或許伱可以去周圍鄉村找幾個截肢的外科醫生。”
“不行,那些蹩腳的外科醫生根本做不好手術!”
“所以我說得沒錯,增加你們的工作時間就能應對了。”
弗列斯有些崩潰:“再增加工作時長,我們都會累垮的。”
“你看你也知道這麼做不妥。”古斯塔夫笑了,身子靠在椅背上,說道,“現代戰場上的火器早已超出了軍醫們的能力範圍,這是時代發展之後你們必須面對的事實。既要保全所有士兵,又不想增加工作量,這怎麼能行?”
“可是.”
“我知道,轉運上確實有些問題,但問題不大。”古斯塔夫肯定了他的工作,“軍醫處總體幹得不錯,我會將你們克盡職責的事蹟原原本本地寫在信件中送往參謀處。”【1】
“中將閣下,我們應該做出改變,這是軍醫處現有的弊端.”
古斯塔夫搖搖頭,笑著說道:“我們在前線的戰鬥趨於白熱化,但總體態勢於我們有利,任何改變都會改變這一態勢。參謀處的指令非常明確,牽制住北線的奧地利人,第一集團軍會從西線攻入奧地利境內,讓他們首尾難顧。”
“可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士兵白白送死。”
古斯塔夫冷下了臉,拿下叼在嘴裡的雪茄,撥出一堆煙霧:“你這話說得有些過分了,他們是在捍衛普魯士的鐵血精神!
你要知道,奧地利死傷人數更多,那些僥倖活過第一輪火力攻擊的傷兵的傷情比我們計程車兵更嚴重。放心吧,以我對奧地利人的瞭解,再過一兩天他們就會承受不住這種傷亡選擇退兵了。”
這位軍醫的意見確實切中了現如今普魯士軍隊醫療中的要害,但他並不清楚想要完成卡維這樣的轉運方式並不容易。
為了能完成分批轉運制度,必須要將前線隨軍醫生提高到非常專業的水平,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單是這一點,就需要在戰爭開始之前做好大量軍醫培訓工作,現如今的普魯士根本做不到。
而專業水平的提升不是隨便說說就能辦到的,還需要最關鍵的《軍醫手冊》,正兒八經的現代創傷外科處理金標準。
至於前線隨軍所需要的醫用帳篷、器械和藥物的數量也會極大地增加後勤的負擔,與之匹配的馬匹和建造臨時醫療處的工兵又需要計算和進一步分配。
卡維用了整整四個月才勉強做到現在這種地步,普魯士現在做出改變說不定真的會引起一些難以預料的情況。
當然,現如今的奧地利軍隊內部也不太平,古斯塔夫所說的高傷亡率並沒有錯。先進的後膛槍將奧軍壓得喘不過氣來,即使後方醫院再給力,也頂不住翻倍的受傷人數。
雖然奧爾米茨要塞醫院的死亡率並不高,但因為基數過大,導致死亡人數並不比普魯士少。
三天下來,死亡士兵也超過了500人,讓卡維目睹了從沒見過的高週轉率:“要是放在現代,這種週轉率簡直逆天了.”
“院長,你剛才說什麼?”
“哦,沒什麼。”卡維喝了兩口咖啡,往嘴裡塞了半片面包,問道,“病歷本都準備好了麼?”
“都準備好了。”
“那走吧,繼續查房。”
一般來說,外科查房都要比內科簡練,重點一般放在切口、手術區域的引流量、病人的基本情況以及是否出現手術併發症。
一般前三者沒問題,手術就能算基本成功,併發症往往是難以預測的,因為就算手術做得再漂亮,併發症依然有出現的機率。
畢竟是人手操作的手術,總會多多少少出現肉眼難以察覺的誤差,再加上人體之間的個體差異,誰都不知道手術結束後會演變成什麼情況。
即使之前的100臺手術全成功了,只要失敗1臺就需要做覆盤,找出問題所在。然後對術後產生的結果做出統計計算,最後得出一個大概的發生機率。
或許在若干年後會發現此類併發症的預防要點,但醫生也無法把某個手術併發症的發病機率消除到0。
因為手術本身的危險性和併發症的存在,術後查房和病史記錄就成了手術最後的兜底手段,這是數百年醫生經驗沉澱後的產物。如果真的要選一個典型例子,那就是還躺在病房裡沒睜開眼睛的羅納涅。
如果是現代外科,羅納涅的情況在術後是妥妥進icu密切觀察的極危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