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軍惋惜不已,這可是矽谷近年來打破潛規則天花板的女強人,只此一位,足以勝任復芯半導體的執行長。
“繼續談,不就是待遇嘛,談到她滿意為止,就算最後還不同意,也要讓她看到我們的誠意,想跳槽的時候第一個就想到邏輯。”
陸飛挖她,不僅僅為了復芯半導體,雖然不主張英雄史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前世amd瀕臨破產邊緣的時候,是蘇姿豐力挽狂瀾,不但扭轉頹勢,還隱隱有反超英特爾的勢頭。
&nd怎麼翻盤?
&nd!
“我明白了,陸總。”
孫紅軍意會地點頭,話鋒一轉:“江總昨天來電話,說lphone問世,觸控式螢幕的推銷還是不怎麼順利,諾基亞擺明下注電阻屏,摩托羅拉、愛立信他們都在觀望,只有蘋果,不過總覺得有些異常。”
“哪裡異常?”
“非要專利授權給蘋果供應鏈的要求,這次不提了,而且給深越光的報價,良品率只要保證在50%,就能盈虧平衡,以前可要75%,唯一堅持的就是深越光必須加入蘋果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允許工程師入駐。”
“的確不像喬布斯的風格,倒像庫克。”
陸飛摸摸下巴,越發疑心其中有鬼。
“陸總,你說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他們想挖咱們的人,然後順藤摸瓜,挖出商業機密?”孫紅軍懷疑說,“這種事,反正三星、飛利浦、聯翔他們也沒少對我們幹過。”
“有這種可能。”
陸飛低頭沉思,“江總不是說辰鴻那邊有新一代電容式觸控技術的成果嗎?現在還沒有訊息?”
“有,叫‘內嵌式觸控式螢幕’。”
孫紅軍回顧道:“好像用的是‘io觸控膜層放在顯示面板的上基板之下,和液晶層融合在一起……”
電容式觸控式螢幕的基本結構,從上到下分為三層:玻璃蓋板、電容式觸控層、顯示面板。
】
顯示面板從上到下分為上基板、液晶層、下基板,而電容式觸控層由ito觸控膜層和ito基板組成。
像lphone採取的透明玻璃投射電容技術,就是傳統的g/g、gff螢幕。
結構是“蓋板玻璃+觸控層+顯示面板層”,是最一般的貼合屏,輕薄程度、顯示效果、製造成本、良品率,都不及內嵌式。
因為“incell”技術讓觸控式螢幕的結構變成“玻璃蓋板+顯示面板層”,少了層觸控玻璃層。
不但更輕薄,而且早期框貼技術會在觸控層與顯示面板之間形成一層空氣,內嵌式能去除這層空氣,螢幕反光會大幅度減少,顯示就會更加通透。
“也就是說,incell螢幕很有可能會取代g/g、gff螢幕?”陸飛挑了挑眉。
孫紅軍點點頭:“那只是一種過渡,要追求面板的輕薄一體化,內嵌式是最好的選擇,不僅良品率容易提高,還可以壓低面板成本,甚至屏下指紋解鎖……”
“2年半,給辰鴻2年半的時間。”
陸飛細細地盤算:“不管內嵌式進展到哪一步,透明玻璃投射電容技術,2年半以後我都會授權給蘋果指定的聯華、3m,你有什麼意見嗎?”
“嘿嘿嘿,沒有。”
孫紅軍興奮至極,立馬想到這是大坑。
關上蘋果一扇門,偷偷給開一扇窗。
技術不是邏輯不給,蘋果就不要瞎折騰,等掙它個兩年半,供應鏈就可以上手透明玻璃投射電容技術,不過那時候,越努力,錯得就越深,因為方向錯了。
可沉沒成本這麼高,能調得了頭嗎?
高低也能整死一兩個蘋果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