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士族之盛,在朝廷早已經成了最大的利益集團,與皇權暗地裡分庭抗禮。
如今登基三年,李世民想了不知多少辦法鬥智鬥勇,才想辦法鎮住他們。
中書門下尚書不斷勉勵革新,才勉強脫了世家在皇權最中間的皮。
可下面卻由不得李世民了。
這些門閥士族,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小官小吏,可以說是滲透到了唐朝每一個細節。
縱使李世民是一國之君,可是在面對著這些士族之時,也得反覆衡量,很多事情都是不能硬來,只有徐徐圖之。
如今士族更是廣納募才,幾乎朝堂之外的仕途幾近壟斷,如今這濟濟參會的盛況,更是證實了士族之盛。
如今這長安學子會明面上是大唐學子盛會,其不過是士族又一番招才納士的招募場罷了。
李世民怎可能不派人去看些況,而目前身從四品的唐儉,以及何成渠陸行文自然是最適合的人。
而韋庭馮立,不過恰巧之言罷了。
幾人一路同行,那學子會的第二關也就開始了。
在那牡江臺的堂橋之上,自成一臺。
已經站上了不少學子滿嘴之乎者也,爭論陳詞。
可偏偏周圍盡是人堂盡目,周視一全。
別人聽的津津有味,唐蘇凡聽的是頭大如鬥得很。
這古代計程車族以讀書人自居,以唐朝發展到最興盛。
真才實學之人確實有。
不過在這長安城裡,那暗沉如蓋的朝堂之中,但更多是的都是些口服蜜餞之輩。
你就看華夏曆史上的那些有名的武將們,大多數都不是死在敵軍手上,最後全都是死在了當朝的昏君和這些奸佞文臣的手中。
更何況如今士族昌盛之時?
那明面上的學子風範,開始引經據典,說什麼大義,律法等等,不過是爭名奪利,唇槍舌劍罷了。
聽得唐蘇凡都是心裡大呼無聊啊~
這時候,一個穿扮家僕,實則眼神帶著幾分高傲的殷且老頭走到幾人身邊。
“幾位大人,我家家主請幾位曲江臺上一敘~”
唐儉幾人對視一眼,終究還是來了。
他們幾個既然來了,自然躲不過耳目。
所謂官場不過花花轎子人抬人,如今唐儉幾人到來,那怕明知道是陛下讓其來的,但士族自然會給面兒。
唐儉自然也知沒法推脫,轉身就想向唐蘇凡交代兩句間。
那老僕不由得直了直身子,撇了一眼唐蘇凡。
有些不情願的說道:“這位小郎,我家家主也請你過去一趟。”
隨即那不知深情的傳話人心中腹誹。
區區商賈,不知如何盈巧,封了個侯爺身罷了,竟然要請到曲江臺,也不知道家主怎麼想的?
跟隨主家這麼些年來,他還是第一次給一個商賈傳話,說出去都有些許跌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