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情,李淵可沒什麼好猶豫的。
在統一戰爭期間,大唐需要很多兵馬來幫忙開疆拓土,也能容忍一些地方上的驃騎府兵馬超額,甚至能容忍一些地方上的驃騎府沿用前隋的舊制,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但統一戰爭結束了,這些擁有著超額兵馬的驃騎府、沿用著前隋舊制的驃騎府、擁有著相當大自主權的驃騎府,就必須整頓、梳理、修改。
並且在這一切的基礎上,進一步的精兵簡政。
畢竟,大唐的人口就那麼點,被世家大戶奴役一部分以後,能為大唐納糧的人口沒多少。
在刨去了皇室的開支、文武百官的俸祿、以及朝廷各項政令的開支以後,不僅沒什麼盈餘,反倒倒欠內庫不少錢,根本養不起太多的兵馬,也沒必要養一些朝廷用不到,且沒有多少戰鬥力的兵油子。
以前內部還有敵人,還能透過繳獲敵人大量的錢糧來補貼這些人。
現在內部已經沒敵人了,沒辦法再透過繳獲敵人大量的錢糧來補貼這些人了。
那就必須精簡了他們,減少朝廷的開支。
雖說如此一來,朝廷依然處在入不敷出的狀態,但總比敷出是收入的幾倍、十幾倍要強。
治理國家是個長久的過程,而不是考慮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即便內庫裡的錢財已經多的往出溢,也不能因此懈怠,更不能因此放棄考慮長久的發展問題。
李淵在兒子們面前,看著像是個糊塗皇帝。
要多糊塗有多糊塗。
可是在國政方面,那就是一個相當精明的皇帝。
而且是要多精明有多精明的那種。
小方向上他不怎麼在意,甚至全權丟給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個兒子去處理,但是大方向上,他抓的卻很穩。
至今為止,還沒有聽說過那個大臣因為李淵處理國政有問題的事情,向李淵進過諫言。
至今為止,造大唐反的,也沒有一個在檄文上說過李淵在某個國政上處理的讓他們不滿意,所以他們才造大唐反的。
所以別看李淵整日裡沉迷於酒色財氣,就真以為李淵沒什麼能耐。
大方向上,李淵走的很穩的。
幾乎是一步一個腳印,很少出錯。
“眼下天下才剛剛靖平,你父親這麼幹真不怕天下再次亂起來?”
李孝恭不知道李淵在國政方面走的有多穩,見李元吉點頭,只覺得李淵是在捅馬蜂窩。
李元吉聽到李孝恭的話,明顯的愣了一下,“這個問題我們之前不是討論過嗎?朝野上下能說得上話的人都不反對。那麼其他人再反對,也掀不起什麼大浪。”
朝野上下能說得上話的人的態度,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朝廷各個階層的意志,也代表著一部分的民意。
些許宵小在朝野上下能說得上話的人都默許了李淵這項政令的情況下,再鬧出什麼事端,根本掀不起一點兒波瀾。
真當大唐的刀不利否?
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一眾有世家大戶支援的亂世梟雄,尚且沒能抗住大唐的刀鋒,一眾宵小豈能抗住。
“話雖如此,可我總覺得聖人要是真這麼幹了,一定會掀起很多波瀾。”
李孝恭還是有些擔心。
李元吉瞥著李孝恭,沒好氣的道:“這是你應該擔心的?還是你能夠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