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他們聖母心氾濫,還不如指望柴紹善心大發,收一收屠刀呢。
中軍大帳內。
李元吉手捧著暖手爐,在看完了又一份從長安加急送過來彈劾柴紹的奏疏以後,不悅的道:「動用六百里加急,送來的全是這東西,這不是濫用公器嗎?!」
柴紹治軍不仁,害的征討遼東的將士戰損過大,是不對。
可朝堂上四品及以上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都動用六百里加急,送彈劾柴紹的奏疏,明顯有些過了。
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那都是國之公器。
像是什麼邊關急報,又或者什麼需要儘快明發天下的旨意,以及一些會影響到大唐根基的大事,可以用一用。
其他的事情用了,那就是濫用。
坐在右手邊下首的褚遂良聽到這話,遲疑著道:「要不要臣草擬一份文書,送回去申飭一番?」
目前,褚遂良在中軍大帳內所寫的最多的就是申飭文書。
李元吉不喜歡插手前線將校們的指揮,所以從中軍大帳裡傳出去的軍令很少,申飭文書反倒多。
今天罵罵這個,明天罵罵那個,這是常態。
如果既不指揮大軍作戰,也不罵人的話,那他這個雍王殿下在這裡坐鎮的意義何在?
李元吉點了一下頭,剛要開口,就聽躺在左手邊的榻上正在翻看
各種軍報的李世民幽幽的來了一句,「人家這可不是在彈劾柴紹,而是在變著法的彈劾你呢。你也不想想,一個柴紹,值得朝野上下所有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員動用六百里加急,集體彈劾嗎?」
他配嗎?
這估計是李世民心裡最想說的話,但是李世民沒說,所以李元吉幫他在心裡說了。
李元吉仔細的想了想,發現李世民說的確實在理。
一個柴紹而已,還真沒資格引得朝野上下所有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員集體彈劾。
柴紹的身份固然尊貴,可朝野上下比他身份尊貴的人多的是,他再進一步也影響不了人家的地位,所以這些人都不可能因為他治軍不仁就彈劾他。
那些身份不如他的,也沒必要因為這種已經發生了的事去彈劾他、得罪他,更不可能為一群不是大唐百姓的人的死亡發聲。
而且,他的戰損還沒達到四成,距離四成還有一線,雖然殺的人多了一些,可他又沒戰敗,朝野上下也不可能合起夥來圍攻他。
就算朝野上下的人都看不慣他在遼東的作法,都想彈劾他,也不可能集體動用六百里加急。
更重要的是,沒有三省的那三位點頭,別說是四品官了,就是李神通、李孝恭這些有功於社稷,並且十分受寵的郡王想動用六百里加急,也沒有那麼容易。
三省的那三位都是有分寸的人,不可能因為柴紹治軍不仁的事情就准許朝野上下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員大規模動用六百里加急。
以人家的身份,看不慣柴紹的話,要彈劾就直接彈劾了,並且人家的彈劾能撼動得了柴紹,根本不用鬧出這麼大的動靜。
所以這一次的風波確實不是衝著柴紹來的,而是衝著他李元吉來的。
在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節以後,李元吉也猜到了這一次風波的目的,「他們是覺得我此次征戰的時間太長了,開闢的戰場也太大了,如今又取得了一些勝利,所以想讓我收手,想讓我回去?」
李世民撇撇嘴,不鹹不淡的道:「還不算太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