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至少得再建立一個滅國之功,或者從龍之功,才能跟這些人一較高下。
不過,在大唐,要是不建立點滅國之功,貌似都不好意思稱大將。
畢竟,大唐稱得上是大將,稱得上是名將的,都有點滅國之功傍身,後進之輩中,還有許多在歷史上馳名的人物等著排隊呢。
還有像是王玄策、劉仁軌這種半路插隊的。
所以在大唐要建點滅國之功,成大將,成名將,還是有些困難的。
畢竟,你有可能奮鬥大半輩子,也抵不上人家一次意外。
像是王玄策建立滅國之功,就是一次意外。
人家只不過是本本分分的幫大唐押運貢品而已,沒想著建功立業,也沒想著滅國,是中天竺的阿羅那順在造反成功以後,有點飄了,看到了人家押運著價值不菲的貢品從中天竺路過,就順手給劫了。
誰知道人家不走尋常路,在貢品被劫了以後,既沒有跑回大唐哭訴,也沒有向中天竺申訴,而是去吐蕃和泥婆羅借了八千多兵馬,硬剛回來了,不僅搶回了貢品,還順手把阿羅那順給滅了,並且打包帶回了長安。
搞得當時已經進入晚年的李世民都懵了。
所以王玄策不是真的想建立滅國之功,他只是單純的想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是阿羅那順飄了,非要在人家身上找刺激,然後真就被刺激到了。
如果再給阿羅那順一次機會的話,他估計不僅不會劫掠王玄策押運的貢品,說不定還會給添更多的貢品,然後派遣大軍將王玄策一行好吃好喝的禮送出境。
所以在大唐,想成為大將和名將,那是相當困難。
你永遠也不知道,那個文臣,或者那個外交官,在脫下了文臣的官袍,脫下了外交官的官服,披上了甲冑以後,會幹出什麼樣的事來。
也許人家稍微一出手,就能立下你一生都在追求的功業。
就像是西漢的李廣,追求的一輩子馬上封侯,可是到了死了也沒封侯,同時代的霍去病只是稍稍出手,侯爵就手到擒來。
人生的機遇就是如此,充滿著各種意外、變數和刺激。
雖說侯君集的功績沒辦法跟元謀、從龍、滅國等功臣相提並論,成為大將和名將的道路上也佈滿了坎坷,可聽到自己被稱之為將軍中的佼佼者,他依然很高興,笑容燦爛的道:“殿下謬讚了……”
李世民看不慣侯君集小人得志的樣,不屑的出聲譏諷道:“將軍中的佼佼者,就你?!”
也配?!
這兩個字李世民雖然沒說出口,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侯君集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就僵住了,不過卻沒有反駁,而是訕笑著退到了一邊。
不是他不想反駁,也不是他沒膽子反駁。
而是他沒資格反駁,也不好反駁。
因為在李世民面前,沒幾個將軍能自稱佼佼者,而且他原本是李世民的部下,現在卻背叛了李世民,所以在李世民面前他長氣不起來,只能裝作沒聽到李世民的話。
李元吉自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李世民欺負自己的人,當即反問道:“不是他還是你啊?”
李世民被懟的有些胸口疼,倒不是說他沒有成為將軍中佼佼者的能耐,而是他沒怎麼做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