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絕大多數的勳貴都是有世家背景的,一個個都底蘊深厚,家姿豐盈,真要比起來,出手都會很大方,對草場的大小以及所養的牲畜的數量會無限的追求下去。
就像是後世的炒房一樣。
在草場的產出和收入沒有大規模傾斜,沒有達到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他們會一直索取下去。
所以李世民越過了問這個問題,直接了當的道:“你怎麼將草場和身份地位聯絡在一起?”
李元吉會心一笑道:“父親好馬,我亦好馬,以後承德也會好馬。”
有道是楚王好細腰,六宮多瘦娥。
大唐三代掌權者都好馬的情況下,權貴們還不發瘋似地養馬。
雖說他們中間很多人已經到了爵位的頂點,已經不可能再獲得更高的爵位了,但同等爵位之間,也有高低之分,一是看封地多寡,二就是看受寵程度。
此外,他們的兒孫能不能順利的繼承他們的爵位以及封地,得看掌權者的臉色。
他們的兒孫能否再進一步,能否在維持家族富貴的同時,讓家族變得更榮耀,還得看掌權者的臉色。
掌權者用他們的兒孫,並且很看重,那他們的兒孫就能接替他們位極人臣,成為執牛耳者。
掌權者不用他們的兒孫,並且也不看重,那他們的兒孫很有可能就會頂著一個空頭爵位過一輩子,等到下一代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默默的消失在勳貴的行列。
所以討好掌權者,是他們必須要做的功課,也是他們的兒孫必須要做的功課。
掌權者喜歡什麼,他們就幹什麼,這是最基礎的。
大唐三代掌權者的好馬,他們如何投其所好,那還用問嗎?
李世民瞬間無言以對,沒好臉色的翻起了白眼,“你拿自己作伐就夠了,還要帶上父親和承德,你還是個人嗎?”
李元吉笑道:“我這也是為了大唐好……”
不等李世民搭話,李元吉又道:“不過,說到我好馬,勳貴們恐怕不信。畢竟我騎過的名馬雖然多,但都沒有名傳天下,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頌的故事。
說你好馬,我是因為你的影響才變得好馬了,勳貴們才會信。
所以我說不定還得拿你作伐。”
李世民愛馬是出了名的,不僅在大唐出名,在歷史上也出名。
死了以後埋進土裡,也要整個浮雕,將他騎過的寶馬一一雕刻出來,供給後人瞻仰。
而他和馬之間值得稱頌的故事也多。
像是陪他征討過劉武周等人的寶馬,陪他征討過竇建德、王世充等人的寶馬,稍加潤色,賦予一點傳奇色彩,都能變成值得人稱頌的故事。
也能成為朝野上下的談姿。
所以以他愛馬的事蹟做宣傳,才能取信於天下人。
李世民聽到這話又翻了個白眼,道:“你連我都不想放過是吧?”
李元吉笑道:“誰讓我好馬的名聲沒你大,也沒騎過什麼名馬馳騁沙場,沒什麼可以值得稱頌的故事呢。”
這話有幾分吹捧李世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