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換成定襄如何?”
李世民嘴唇蠕動了半天,最終還是說出了這句不該說的話。
李元吉聽到這話,似笑非笑的道:“那不如直接換成長安城好了!”
李世民瞬間沒聲了。
他既不能應,也不敢應,因為他但凡說錯一個字,他兒子,乃至他全家人的性命可就沒了。
他知道李元吉重情重義,輕易的不會對他和他兒子們下手。
可這不代表李元吉的情義是無底線的,可以任由他揮霍。
所以該低頭的時候,他一點兒也不敢含糊。
見李世民不出聲了,李元吉這才道:“看來二哥已經猜到了我會將誰封在漠北……”
李世民撇了撇嘴。
這還用猜?
你不都提前說了嗎?
李元吉笑著道:“不錯,我會將承乾封在漠北,你現在就可以為承乾準備起來了。等到我們徹底的征服了突厥,承乾就該趕往漠北管理自己的封國了。
而戰後的突厥百廢待興,承乾想要在漠北過的舒適一些,就必須做足準備。”
具體需要做什麼準備,需要準備到什麼地步,根本不需要多說。
李承乾有一個有資格成為千古一帝的爹,也有一個有資格成為千古賢后的娘,他們夫妻二人會幫李承乾準備好一切,根本不需要其他人操心。
說到長孫是千古賢后,李元吉總覺得有水分。
從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個人成年以後的表現看,長孫在教育方面真的一般般。
不然也不會將李承乾教導成一個想成突厥大將軍的人,把李泰教導成一個惦記兄長東西的人,把李治教導成一個惦記老子小妾的人。
所以長孫的賢明可能點到其他地方了,沒點到育兒上。
反倒是李淵和李世民對長孫兒子們的影響更大。
除了有另類嗜好的李承乾外,李泰和李治的愛好都有點肖父或者肖祖。
現在的李世民是不可能知道他的三個兒子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甚至都不知道他會有三個嫡子。
所以在確認了嫡長子李承乾會被封到漠北以後,他就自然而然的擔憂起了兒子就藩以後的生活,他猶豫再三道:“能不能……”
不等李世民把話說完,李元吉就果斷道:“不能!”
李世民想說什麼,他已經猜到了。
李世民想將長孫無忌要過去,讓長孫無忌這個做舅舅的帶著長孫氏的人幫襯李承乾一把。
長孫氏會在這件事情上做何選擇,李元吉毫不關心。
但長孫無忌這個人,必須跟李世民,乃至於李世民的三個兒子分開。
一旦讓他們湊在一起,那他們就算是不能成事,也會給你攪合三分。
而現在大唐皇室內部不適合出現爭鬥。
所以長孫無忌這個人還是放在西南好。
“只是無忌一個人而已……”
李世民努力的爭辯。
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