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他心裡有多得意。
李元吉則在翻白眼。
八字還沒一撇呢,這就高興上了?
是不是有些高興的過早了?
“咳咳……”
李元吉咳嗽了一聲,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這才不緊不慢的道:“現在商議什麼時候征討突厥和吐谷渾,又有誰掛帥,還有些為時過早……”
李綱等一眾文臣聽到這話,先是一愣,然後心裡齊齊鬆了一口氣。
李神通聽到這話,眼珠子都瞪直了,大喊道:“早?不早了!再等下去,突厥人要的可就不是鐵鍋和布匹了,而是更多更貴重的東西了!”
屈突通、史萬寶等人一個勁的跟著點頭。
李元吉道:“我知道突厥人會越來越貪心,可正是因為他們貪心,我們才有機會獲取更多的訊息。我們只有瞭解清楚我們想知道的一切,我們在征討突厥的時候才能用最小的力量、最低的戰損,獲取最大的功勞。
而這個獲取訊息的時間是漫長的,所以我們必須得等。”
李神通趕忙道:“等一等沒關係,我們可以等,不過這跟商議征討突厥時間的問題並不衝突,我們又不是馬上要打,我們只是提前商定好時間。”
李元吉沒有接李神通的話茬,自顧自的繼續道:“而且,我大唐在此前跟突厥的一戰中,損耗極大,不僅掏空了國庫,也掏空了各地的糧倉。
所以我們必須等到國庫和糧倉充盈起來以後,才能征討突厥。
不然的話,我們的大軍派出去了,很有可能因為糧草不濟折在半道上。
這對我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李綱、裴矩等一眾文臣聽到這話以後,齊齊的點頭。
他們在李元吉解釋清楚了為什麼心甘情願的被突厥‘訛詐’以後,還持反對意見,就是因為李元吉說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瞭解突厥的情況,向突厥宣戰。
他們是主持民政的,最瞭解大唐現在的狀況,知道大唐有多少家底去跟突厥人拼,也知道大唐再跟突厥人大戰一場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所以他們不贊成跟突厥宣戰。
準確的說,他們是不贊成現在跟突厥宣戰。
他們並不是趙宋的那些文臣,並不畏戰,甚至有些時候,他們比武將們還渴望戰爭。
所以他們對戰爭的權衡一直都處在值不值得戰的角度,而不是敢不敢戰的角度。
在他們眼裡,打輸血虧,打贏了也沒得賺的戰爭,那就不值得打。
打輸了能小賺,打贏了會血賺的,他們會比武將們還積極。
比如說,現在大唐如果人丁興旺,丁口在一千萬戶左右,國庫和糧倉都是充盈的情況下,告訴他們某某處有大量的銅礦,某某處有金山銀山,估計不等武將開口,他們已經拎著劍上了。
這就是大唐的文臣。
“國庫不是剛有了一大筆進項,揚州的糧倉不是剛剛被填滿嗎?”
李神通情急之下,說出了不該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