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趕到綏州的時候,蘇定方、羅士信、道宗他們應該也到了。
到時候他們可以合兵一處,一起共擊蘇尼失和突利部。
我相信,以他們共計十萬的兵力,即便是不能全殲蘇尼失和突利部,也能將蘇尼失和突利部殺的丟盔卸甲。
只要蘇尼失和突利部一敗,我們就可以專心的對付頡利了。”
李元吉震驚的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口口聲聲的說把戰場按在了慶州,可他卻要把大唐在慶州、綏州一線的絕大多數兵馬調去綏州。
要在綏州跟蘇尼失和突利先一決雌雄。
看似慶州是主戰場,實際上綏州才是主戰場。
因為只要綏州的戰事勝了,頡利將無力再南下,能做的就是將所有的怒火宣洩到身在慶州的他們身上。
這種佈置,遠比等著頡利將綏州的兵馬召回來,在慶州跟他們決一雌雄要好。
因為這可以打蘇尼失和突利一個出其不意,也可以在迷惑頡利的同時,在局外勝了頡利。
等頡利反應過來的時候,大局已經定了,能做的就是無能狂怒。
李元吉不得不承認,在兵法謀略一道,李世民絕對是大家,而且還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種看似冒險,實則穩健的謀略,也只有深得兵法要義的人能謀劃的出來。
“你有幾成的把握,我們又得承擔多大的風險?”
李元吉盯著李世民問。
這個謀略最危險的地方就在於,他和李世民必須在蘇尼失和突利兵敗以後,承擔頡利的怒火。
在十二衛兵馬,以及李神符、殷開山、蘇定方等人趕不及來援的情況下,他們必須率領著現有的兵馬,死死的擋住頡利的攻伐。
如果他們擋不住,那麼不是身死沙場,就是被頡利生擒活捉。
雖然戰事最後還是會以大唐獲勝告終,可他、李世民,甚至李建成被頡利生擒活捉了以後,大唐贏了,跟沒贏也沒區別。
說不定贏了以後,所要付出的代價比輸了還大。
所以必須預估一下風險,看看值不值得冒險。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道:“六成!”
李元吉陷入了遲疑,李世民只給了取勝的把握,卻沒說他們要承擔多大的風險。
也就是說,他們要承擔的風險很大。
六成,已經不小了。
如果在戰場上,有四成或者五成的把握,那就可以一戰了。
六成,那就是說只要不出意外的話,在付出一定代價的情況下,取勝的希望很高。
至於說是八九成,甚至十成。
在戰場上很少會出現,尤其是十成,幾乎沒有。
沒有一個人在上了戰場以後,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有十成的把握可以取勝,即便是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名將、戰神聚在一起,並且在兵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也不敢說自己有十成的把握可以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