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件事情上,無論是大唐的軍方,還是大唐的地方衙門,都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
因此,女子們在被送到民夫營,跟隨著民夫營抵達丈夫所在的地方的時候,不會有任何阻礙的。
誰阻礙,誰就是在跟軍方作對,在跟地方衙門作對,是不會有任何好下場的。
畢竟,人家一個要避免營嘯,一個要刷政績。
無論哪個都是性命攸關的事情,跟人家作對,那就別怪人家打上門去。
兩個都是能抄家滅門的存在,所以沒幾個人敢惹。
“如此說來,我們下一步就要兵進懷安了?”
李元吉並沒有追著問營嘯的具體細節,因為軍中的人都忌諱這個,所以問起了隨後的戰事。
李神通訕訕的笑著沒說話。
他既不是大軍的統帥,也不是真正的行軍總管,所以不好在戰略戰術上說什麼。
在這件事上,能發表意見的其實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撇著嘴道:“不急,李道宗、蘇定方、羅士信他們還沒趕到我們想讓他們到的地方,綏州和代州的戰事也沒有明朗。
我們不需要這麼早的對上頡利。”
李元吉若有所思的道:“你是怕其中一處戰場失利,我們即便是打贏了頡利也不一定能取得完全的勝利,所以想留下回旋的餘地?”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點點頭。
簡而言之就是,打不贏,或者無法取得全面性的勝利,那就沒必要過早的跟頡利對上,免得到時候想跟頡利談判都沒得談。
在打不贏,或者是沒辦法打贏的情況下,談判也是一種方式。
李世民對這種方式並不反感,甚至還很喜歡用這種方式為自己爭取發展壯大、捲土重來的時機。
就像是歷史上的渭水之盟。
打不贏還硬要打,又或者沒辦法取得全面性的勝利,還非要跟敵人打到底,在李世民眼裡,估計是莽夫行為。
畢竟,一個人賭上了所有,去跟人家拼個你死我活,對於一個合格的軍事家、政治家來說,絕對是很愚蠢的一種行為。
合格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就是要在能打贏的情況下打贏,打不贏的情況下想辦法打贏,想辦法都打不贏的情況下,那就先談判,爭取到一定發展、捲土重來的時機。
只要人還在,國也在,些許的錢糧,今天能給你,明天也能搶回來,甚至還要將你家裡的一切也搶回來。
歷史上李世民就是這麼幹的。
李世民之後的很多人也想這麼幹,只是絕大多數人都沒幹成。
這種事不是誰想幹就能幹的,如果沒有臥薪嚐膽的勇氣、毅力和堅持的話,根本幹不成。
但幹成了的,無一不是人傑。
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比如兩漢時期的武帝劉徹,再比如盛唐時期的李世民。
他們不是一生下來就想成就一番偉業,是別人欺負到他們頭上了,他們又咽不下這口氣,也沒有被溫柔鄉等各種紅塵侵蝕了雄心,最終在力量聚集起來了,毫不猶豫的對欺負他們的所有人發起了反擊。
而歷史上很多想效彷他們的人,絕大多數都被溫柔鄉等各種紅塵侵蝕了雄心。
最後不僅沒有成就偉業,反而被欺負的更慘。
所以說,談判沒什麼好丟人的,丟人的是,談判完了以後就認命了,不反擊回去,不將自己給出去的拿回來,不將別人的一併拿回來。
不過,大唐似乎已經沒有跟突厥迴旋的餘地了。
所以李世民即便是留下了迴旋的餘地,也是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