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瓜分趙州李氏這件事情上,他情願便宜了楊氏,也不想便宜清河崔氏和范陽盧氏。
因為這兩家已經夠繁榮了,清河崔氏大小兩房的人遍及河北道各地,在河北道各地也有產業,讓他們在吞了趙州李氏的家業,會成為一個能危及到李氏的世家豪門。
這種世家豪門就不應該存在。
范陽盧氏也有多房,而且關係相當密切,族中所涉及的產業遍及各行各業,家資已經不能用殷實形容了,而是恐怖。
其影響力不輸給崔氏,跟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並稱為‘崔盧’。
讓他們吞了趙州李氏的家業,一樣會成為李氏的威脅。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他更偏向於楊氏。
當然了,楊氏如果拿不出足夠的價碼的話,那他只能將趙州李氏的家業一分為二,賣給清河崔氏和范陽盧氏。
只要操作得當,短時間內清河崔氏和范陽盧氏還消化不完趙州李氏的家業,也不會成為李氏的威脅。
等到擊退了突厥人,再回過頭來收拾他們也不遲。
“您能不能再給臣一天的時間,臣一天之內,一定給您答覆。”
楊師道快速的說著。
人在做生意的時候,最怕有人出來競爭。
一旦有人出來競爭,人就容易亂了方寸。
毫無疑問,楊師道現在就亂了方寸。
李元吉略微思量了一下道:“一天時間不行,我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了,我只能給你三個時辰,三個時辰後給我答覆。”
李元吉說到此處,擺擺手,示意楊師道可以走了。
楊師道猶豫了一下,果斷的答應了一聲,快速的離開了武德殿。
沒過多久以後,在京的楊氏族人就聚集到了楊師道的駙馬府。
入夜的時候,楊師道跟族人們商量出了一個結果,答應了李元吉的價碼。
不過中間卻出現了一點波瀾,那就是楊氏將蘇定方等人搶去的七萬多石糧食也算在了其中。
對此,李元吉表示反對。
“我讓你們楊氏三五日之內給我一個答覆,可你們足足讓我等了小半個月,這難道不需要付出代價嗎?”
武德殿內,已經掌了燈,李元吉坐在燈火搖曳的地方,盯著滿臉疲態的楊師道質問。
楊師道張了張嘴,最終卻沒有再說一句話。
事已至此,已經沒必要再在這件事上做太多的計較了,李元吉純粹就是趴在楊氏背上吸血,楊氏只要還惦記著趙州李氏的家業,就只能任李元吉宰割。
一百萬石糧食都給了,七萬多石也就不好再多說什麼了,就當是個添頭。
最終,雙方商定,一百萬石糧食分十次交付,其中四次運往洛陽的糧倉,以填補洛陽糧倉的空虛,六次運往長安,以填補長安糧倉的空虛。
在商定完了交付方式的第二日,楊師道就帶著府上的僕人們押送著十萬石的糧食到了民部交付。
李元吉突然覺得自己似乎要少了。
因為據長安城各處的探子密報,楊師道在籌措這些糧食的時候壓根就沒費什麼工夫,只是帶著人在府上的糧倉,以及公主府的糧倉搬了搬就湊齊了。
據說他府上和公主府府上的糧倉裡仍有餘糧。
而楊氏在京的其他族人府上的糧倉還沒有動,楊氏在京開設的糧鋪裡的糧食也沒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