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並沒有帶走所有的人,而是依照此前定下的計劃,留下了薛萬述,還留下了右一統軍府的將士。
李元吉還留下了馬周,以及一半的屬官和幹吏。
只等李淵任命他為河北道大行臺尚書令的文書送達,薛萬述、馬周等人就可以帶著糧食,快速的趕往河北道,主持河北道的軍政和民政。
對於馬周的能耐,李元吉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將河北道交給馬周治理,再加上他時不時的給一些建議,以及他透過身份地位,幫河北道再爭取一些有利的‘政策’,河北道應該能很快的煥發生機。
劉黑闥已經死了,河北道不會再像是歷史上一樣,經歷兩次劉黑闥的禍亂了。
所以河北道如今的情況,比歷史上要好不少。
恢復生機,應該也能比歷史上快不少。
出了洛陽城城門。
李世民、李神通、李道宗、劉弘基、殷嶠等人已經率領著麾下各部,整裝待發了。
十數萬的兵馬匯聚在一起,場面那是相當壯觀。
幾乎是從頭看不到尾,黑壓壓的一大片,再加上以墨色為主旋律的色調,頗具壓迫感。
“當初在葦澤關的時候,若是有這麼多兵馬可以調動,我一定能留下所有的突厥人。”
蘇定方在看到了十數萬兵馬匯聚的場面以後,由衷的感慨。
薛萬淑、薛萬均、薛萬徹,乃至於宇文寶等人,則沉浸在十數萬兵馬所帶來的壓迫感當中。
十數萬兵馬匯聚在一起的場面,可並不多見。
從隋末到現在,十數萬兵馬匯聚在一起的次數,也屈指可數。
李元吉非常贊同蘇定方的說法,當初在葦澤關的時候,要是有這麼多兵馬可以調動,他也不至於龜縮在葦澤關內,任由突厥人將他壓著打。
他估計早就率領著兵馬衝出去,跟突厥人正面的碰一場了。
“元吉,別愣著了,就等你了。”
李秀寧隔著老遠,就衝著李元吉招呼。
李元吉笑著騎馬迎了上去,簡單的跟李秀寧、李世民、李神通、李道宗寒暄了幾句以後。
李世民發號施令,“人既然已經到齊了,那就下令開拔吧。”
李世民沒有說太多的廢話,也沒有發表什麼臨別的感言。
因為太浪費時間了,也沒那個必要。
在沒有‘大喇叭’相助的情況下,李世民要發表個感言的話,就得派遣數撥人,分別站在各軍的前頭,他喊一句話,他派出去的人跟著重複。
這麼折騰一下,大半天就過去了。
將士們歸心似箭,可沒幾個人希望在這個時候聽李世民發表臨別感言。
“呼呼呼……”
守在李世民身邊的旗官,賣力的揮舞著手裡的旗幟,開拔的命令透過旗幟,快速的傳到了每一支軍中。
隨後各軍吹響了號角,以示回應。
李道宗一馬當先,率先奔了出去。
由李道宗統領的兵馬,也紛紛跟著動了起來。
各部兵馬並沒有沿著洛陽城通往長安城的官道趕路,而是在離開了洛陽城不遠的地方以後,分開成數股,分別趕往了其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