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元年六月,天啟皇帝朱由校突然間越過內閣,連下數道旨意。
將大明九邊重鎮當中,除去遼東防線的總兵官以外,皆盡輪換調任了一個遍。
原本履任數年的總兵官,以及其心腹將領,全部在錦衣衛的陪同之下,前往了陌生的防區任職。
對此,內閣諸老頗有微詞。
他們認為大規模的總兵官輪換調任,這對於大明邊疆的防禦不利。
不過在朱由校的強勢之下,內閣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朝中文武百官並不清楚,朱由校為何如此大規模的調動九邊重鎮之內的總兵官。
素來只知道扯嘴皮子,在朝堂之內鬥爭的東林諸黨,以及晉商勢力的官員,更是完全搞不清楚狀況。
甚至就連後金的努爾哈赤,他在得到這個訊息以後,也是滿臉的不解。
不過在努爾哈赤看來,大明邊軍如此巨大的動作,無外乎就是要針對他們後金這個敵人而已。
一時之間,後金亦是感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別看現如今的大明邊疆,戰事始終處於一個失利的情況。
但是論及總體實力而言,後金遠遠無法與大明正面抗衡。
如果大明邊軍準備展開決戰的話,後金根本就不是對手,他們必須需要避其鋒芒。
只不過大明的敵人,並不僅僅只是後金一個,所以九邊重鎮輕易無法集結調動。
眼下九邊重鎮的總兵官進行輪換調任,使得努爾哈赤也不由得警惕慎重了起來。
原本因為攻克遼陽城以後,兵鋒正盛,威勢正強的後金鐵騎,突然間偃旗息鼓,轉化為了防守的姿態。
不得不說,這對於朱由校而言,也算是一個意外之喜。
畢竟唯有朱由校、周寧、孫承宗、魏忠賢、裴倫五人清楚,現如今九邊重鎮的總兵官輪換調任,只是為了對八大晉商形成圍剿之勢罷了。
透過周寧手底下錦衣衛所收集的情報,朱由校知道八大晉商的勢力,已經開始滲透到了九邊重鎮之內。
如果再不及時採取應對之策的話,到時候非但不可能剿滅八大晉商,甚至還會引起九邊重鎮的混亂。
索性,趁著現如今八大晉商尚且沒有發覺以前,直接快刀斬亂麻,以錦衣衛和邊軍來直接剿滅那八家通敵叛國的逆當。
屆時,只要聖旨一下,哪怕是九邊重鎮之內有將領支援八大晉商,可是他們最終也根本無法影響著煌煌大勢。
畢竟明朝時期的九邊重鎮,可不是晚唐時期的各大節度使。
所謂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就算是借給九邊重鎮的總兵官們一副熊心豹子膽,他們也不敢說出這句話。
更何況,眼下那些還只是以為走私貿易不算什麼大事的晉商,也根本沒想到朝廷要對他們動手。
他們依舊在很安心的賣著國,並且沒有分毫半點的愧疚與警惕之心。
惡果源於貪婪與無知,八大晉商很快就會嚐到這一苦頭。
當九邊重鎮的總兵官輪換調任完畢以後,朱由校當即透過了錦衣衛的情報系統,頒發下了密旨。
著各路總兵,配合錦衣衛,圍剿通敵叛國的晉商勢力。
率先舉起屠刀的地方,自然是由周寧所坐鎮的京都之內。
此時此刻,趙正、朱大典、張震三兄弟,早就已經帶著錦衣衛精銳返回了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