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兩國倒是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都和唐朝關係不錯,時常派遣使臣去朝拜唐朝皇帝。
李智雲也接見過兩三次新羅百濟使臣,隨口安撫過。對於李智雲來說,管尼瑪什麼新羅王百濟王,最後都得死。
先帝在位的時候,對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多有冊封賞賜,行安撫之策。換了李智雲登基,便少有往來。隨著唐朝滅掉草原各大強部,唐朝威風並沒有隨著國與國之間的疏遠而變得陌生,反而在半島三國眼裡,更加的恐怖。
唐朝越是表現的冷漠,他們越是緊張。
百濟王扶余璋又重拾技能,開始交好高句麗和唐朝,然後對著新羅下手。
早些年,扶余璋也是這麼對隋朝的。
總的而言,這半島三國各有莫名其妙的理由或打或沉默。
現在知道扶余城的事情,扶余璋也懶得去管,他現在眼裡只有新羅。尤其,聽說新羅王金白淨就要死了,他更是蠢蠢欲動起來。
另一邊,李君羨也不敢隱瞞自己動兵威脅淵蓋蘇文的事情,派人將此間之事,詳細彙報給遠在長安的皇帝李智雲。
此時,李智雲已經從華陰巡視返回,接到李君羨的認罪書,李智雲是有些生氣的。
因為他目前還不想破壞高句麗國內的兩強對峙局面。尤其,他準備對吐谷渾下手,更是在高昌國下了釘子,自然不希望將戰爭攤子徹底鋪開。
看見信件之後,李智雲考慮了兩個多時辰,最終決定罰掉李君羨一年的俸祿,同時除掉他頭上的散官職銜。
並且警告他,如有再犯,直接剝職奪爵!
李君羨接到皇帝聖旨之後,嚇得一聲冷汗,他這才後知後覺擅自調兵的下場。
正在他憤怒的時候,手下來報,高句麗使臣準備前往長安。
“高句麗使臣?”李君羨想了想,臉色憤怒起來,“淵蓋蘇文派去的?”
他以為是淵蓋蘇文派人去長安打小報告。
“不是,那使臣是高句麗王之侄,高藏。”
聽到這裡,李君羨憤怒情緒微微一停。他也知道高句麗內部的複雜情況,也知道高建武和淵蓋蘇文的對立。是故,聽見是高藏作為使者,他覺得應該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既然是使臣,那就派人護送他們便是。”
“是。”
高藏得了唐騎護送,順利進入河北,一路南下,過大河,進入關中。
進入關中之後,這位年輕的高句麗王弟,便開始目瞪口呆。
似他這樣的人,走在高句麗內部的山道官路上都覺得是一種折磨,何談水泥路這種神奇的東西。
甚至於,他一開始見到水泥路的時候,還一臉不解的請教護送他的唐騎。
唐騎一邊心裡腹誹這個土鱉,一邊給他簡單解釋。
就這樣,在高藏的訝異之中,他緩緩接近帝都長安城,準備面見那位大唐的聖皇可汗陛下。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