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尚書,你替朕告訴陳相吧。”
“遵命。”溫彥博對著陳叔達道:“陳相但請放心,糧食數目皆是我一一核實,沒有任何虛假。各州縣官員,他們也沒有強買強***迫百姓,一切都是按照規矩辦事,免稅之地,依例而行。此外,今年之所以能收成如此之多的糧食,主要是兩點。
其一則是曲轅犁、土化肥已經開始推廣,其二便是這糧食中,有不少冬麥在其中。”
聞言,陳叔達恍然。
“多謝溫尚書解惑。”他重新坐下。
李智雲之所以相信民部上報的糧食數目,其一是相信溫彥博,其二則是根據去年的情況估計,其三則是派拂衣的探子在天下各地暗查。
官員們欺上瞞下的事情,李智雲剛被先帝冊封為太子的時候,就見識過。而在他當監國太子的時候,沒少警告打壓那些企圖欺騙他的臣子。
是故,李智雲方一登基,才少有人敢糊弄他。畢竟,群臣都知道一件事,當今皇帝雖然年輕,不過二十二歲,但治國手段,他們早已領教過。
更何況,當今皇帝可不是柔弱小兒,而是從天下大戰中走出來的戎馬皇帝。
眼瞅著話題被帶偏,楊恭仁坐不住了,他開口道:“陛下,這些事情都是細枝末葉,當務之急是儘早尊封......”
後面楊恭仁說了什麼,李智雲不聽也知道。
而裴矩呢,則低眉淺笑。
待楊恭仁說完,李智雲方才道:“楊相說的在理,這樣罷,待登基大典過後,便開始冊封吧。”
縱使李智雲想壓一壓,但考慮到追隨他的潛邸之臣,他還是決定儘早了結這件事情,否則耳根子不會清淨。
而楊恭仁呢,李智雲猜測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勸自己冊立皇后。雖說皇后之位,李智雲早已確定是妻子楊氏,但楊恭仁這副急不可耐的摸樣,還是讓他感到有些不舒服。
緊跟著,裴矩拱手問道:“陛下,先帝大行,來年是否還要延用武德年號?”
李智雲想了想,說道:“延用。”
“是。”
關於年號,李智雲暫時沒什麼想法。
唐儉問道:“陛下已然登基,那神策府是否繼續留存?”
這個問題很好,唐儉不說,李智雲也準備提起。
“朕已登基,神策府自當廢除,自此不置。”
神策府和天策府,這兩種機構的權力過於強大,李智雲根本不會允許它出現在自己的朝堂上。
而解散神策府,那麼另一個問題也得提上日程。
那就是十六衛大將軍,自然不能由身為皇帝的李智雲兼任。
對此,李智雲也早有打算。不過涉及兵權,李智雲不打算和大臣們商議。
議了會兒事,小朝散去。
待群臣走後,李智雲靠著憑几假寐。
內侍大太監高良忠弓著身子,小心翼翼的問道:“陛下可要傳膳?”
高良忠是內侍省四大太監之一,主要負責皇帝起居。他年紀三十許歲,做事較為穩重本分,故得李智雲提拔,在身邊服侍。自李智雲登基之後,李珍李強二人,便不能進後宮伴駕。
唐初的太監,沒有多大權力,大臣們也都不屑和他們走近。而李智雲更不會如何重用太監,他雖然對太監製度有些彆扭,不過也不好擅自更改。
否則,若是宮內不用太監,大臣們絕不會同意。而他自己呢,習慣了之後,自然也不會有如何不適。
“不必了。”
李智雲振作精神,開始考慮冊封的事情。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