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即谷,去殼後叫小米。
唐初之前,粟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因粟耐旱性強,對農田,水文,氣候的要求不高,得以在北方大面積種植,關中,西北,河東,河北等地都是以粟為主。
朝廷徵收稅賦,也是以粟為主。
其次,便是麥。
麥分大麥和小麥,其中小麥一直作為粟的補充糧食作物。
這是北方的種植情況,在南方主要以稻為主,粟為補充。
“敢問殿下,不種粟,種什麼?”裴矩問。
李智雲道:“冬小麥。”
冬小麥正好是秋末冬初開始種植,至第二年六月份開始收穫。
楊恭仁道:“冬麥種植雖常有,但產量一直不高。”
李智雲道:“慢慢來吧,總不能讓流民無所事事,他們開荒種植冬小麥,既能養活自己,又能給朝廷增加田畝,何樂而不為。”
其實,李智雲很清楚,到唐中期的時候,麥將會取代粟,成為朝廷的主要糧食。
而在唐後期,隨著南方開發的越來越成熟,水稻會成為主要的糧食。
只不過,這些人不知道而已。
在李智雲看來,小麥現在的產量或許不足,但總比將田畝閒置的要好。
“先讓流民試一試,若是效果好,不妨在關中推展。若是收成效果不好,那便作為臨時之策吧。”
眾人面面相覷,紛紛拱手稱是。
這麼做,他們倒是能接受,反正不是大規模種植,就算這次失敗了,那也無妨,無非是讓流民多開墾一些荒地。
奉天縣。
幾名老農看著宇文儒童擺弄著古怪的犁,暗自嘀咕不已。
“好奇怪的物什,曲犁也不怕折斷。”
“先看看再說。”
“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真的......”
“咳咳。”檢校司農卿薛收咳嗽兩聲,打斷幾名老農的竊竊私語。
他轉身向著一身粗布麻衣的李智雲說道:“殿下見諒,這些山野粗人不會說話。”
“無妨,曲轅犁第一次面世,有人不看好也屬正常。”
“是。”薛收旋即好奇問道:“殿下真的覺得,此物能夠更方便翻土嗎?”
李智雲笑著道:“要不,一會兒咱們倆比一比。”
“比?”
便在此時,宇文儒童喊道:“殿下,已經準備好了。”
李智雲擼起褲腳衣袖,將下襬塞進褲腰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