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況下,武士彠在工部幾乎如履薄冰。
現在工部的大事都由兩位侍郎決定,分別是楊士貴,以及檢校工部侍郎的宇文儒童。
楊士貴老了,幹不了幾年了,他也懂孫女婿真正想培養的人是誰,因此和宇文儒童相處的非常友善,對宇文儒童提出的問題,幾乎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在楊士貴看來,他實在沒必要和一個小輩糾結。他孫女現在是楚王妃,將來會是太子妃,楚王登基後會成為皇后。
到時候,就算他致仕,在這長安,那也沒人敢得罪他。
有時候,他自己也沒想到,當年聖人隨手指派楚王娶自家孫女,會給楊氏帶來這麼巨大的機遇。
天憐楊氏啊!
工部作坊。
“殿下,這是按照您給的圖紙,打造出來的農具,你瞧瞧是不是這個?”
宇文儒童指著新造的農具說。
李智雲打量片刻,同自己記憶中的曲轅犁對比一二,搖搖頭。
“不對。”
“何處不對?”
“你看,轅木還是長了,要再短一些。此外,主幹要曲轅,你這張還是太直,不行。”
“是,臣這就修改。”
說完,宇文儒童帶著人下去修改。
他追隨楚王這麼多年,自是不會多說廢話。
楚王說不行,那就是不行。
事實證明,只要是楚王給的圖紙,不按照楚王說的打造,製造出來的,一定是廢品。
楊士貴看著忙碌的宇文儒童,笑著稱讚道:“殿下御下有方。”
“嶽祖說笑了。”
楊士貴呵呵一笑,問道:“殿下,這曲轅犁製造出來,真的能方便耕種嗎?”
“能。”李智雲言簡意賅。
歷史上,曲轅犁是唐代末期在江東地區出現,標誌著精耕細作的農具徹底成熟。
曲轅犁方便掉頭和轉彎,操作靈活,能夠節省人力畜力。
便是科技社會所用的耕犁,那也是從曲轅犁身上借鑑的經驗。將來條件成熟,李智雲會再次改造麴轅犁,給它犁盤安裝成鐵犁,下面再加幾個活動滾球。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