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裴矩想的更深一層則是,楚王的聰慧,遠超廢太子。他覺得,楚王很清楚大唐的立國之根基在哪兒。
只要穩住關隴,將來不出大亂子,楚王只會越來越強。
他忍不住腹誹,楚王真的只有二十歲?
這份老謀深算, 可不像是年輕人該有的。他不禁想起隋煬帝, 那位也是一個資質出眾的帝王, 只可惜就是太能折騰了,而且是不顧後果的折騰。
如裴矩猜測的那樣,李智雲很清楚,大唐立足關隴,他第一步必須要穩定關隴。欲穩定關隴,必取其頭部三家。
即竇氏、獨孤氏、於氏。
竇氏不必多說,宜陽坊大火一案,李智雲知道短時間內他是不可能拉攏竇氏了。再者,竇氏在秦王死後立即向廢太子示好,毫無底線可言,李智雲也不敢輕易相信他們。
而獨孤氏早已是他的人,提拔獨孤懷恩做京兆尹,就是給獨孤氏甜頭嚐嚐。
那麼,剩下的就是於氏了。
他和於氏沒有深仇大恨,拉攏他們應當是可行的。
若獨孤氏和於氏都靠向他,這就等於一大半的關隴世家支援他,剩下竇氏,翻不起什麼風浪。
楊恭仁等人都是聰明人,自然不會在這個大事未成的時候就開始爭權奪利。他們清楚楚王為什麼要這麼做,因此並無意見。
對他們三人的懂事,李智雲很滿意。
唯一的不滿意的就是一直沒說話的裴寂,不過他現在沒有老李給他撐腰,他的意見等同於放屁。
李智雲理都不理。
裴寂也不敢隨意提意見,因為他現在已經見不到皇帝了。
他感受到了來自楚王的危險。
不久後,李智雲寫好旨意,拿起印璽蓋章,命吏部尚書獨孤晟親自去一趟於府。
於世虔接到聖旨的時候,想了想,直接答應。
不答應也沒辦法了,現在太子、秦王、齊王,全都死光了,皇帝又行將就木,將來誰登基,一目瞭然的事情。
這個時候不順勢倒向楚王,那才是傻子。
接到旨意的第二天,於世虔來到立政殿,拜見楚王。
“老臣殘軀,還能為國效力,多虧殿下憐愛,老臣必定恪盡職守,請殿下放心。”
於世虔年紀不小了,走路都要人攙扶,說話很慢,時不時就是一陣咳嗽。
看其樣子,想來也活不長久。
這個人在歷史上沒什麼名氣,李智雲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死的。
“於公言重了,本王素來知曉,我朝能有今日,離不開於氏,還請於公日後要多多指點本王。”
“老臣一定盡力為殿下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