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
如果他說了,以李淵多疑的性格必定會懷疑他居心叵測。
“神策府的弟兄,追隨兒臣南征北戰,兒臣確實應該給他們更好的前途。如父皇有命,兒臣豈敢不從。”
李智雲聽話的態度,讓李淵很滿意,他說道:“那這樣吧,朕封段志玄為河北道討捕大使,謝叔方為副使,統軍三萬,鎮守河北。”
神策府高階將領中,段志玄和謝叔方追隨李智雲晉陽起兵,自然更能讓李淵信任。
“兒臣遵旨。”
這時候,王珪又道:“陛下,除卻河北之外,還有南方林士弘也不得不防啊。”
聞言,李智雲壓下心中怒火,冷冷道:“南方有趙郡王坐鎮,何須再遣兵馬?”
這狗東西,是想把他身邊的大將都給掏空!
此時,李淵也不好意思繼續削弱神策府,否則那就和自己的初衷不符了。他希望神策府和東宮維持平衡,可不希望東宮佔據神策府的上風。
然而,不等他說話,王珪道:“楚王殿下誤會了,我的意思是,荊州等地須能臣治理,使地方百姓,歸心大唐。陛下,臣聞神策府杜如晦、薛收,皆乃大才,可讓這些人為一州刺史,治理地方。”
原來,他們不是想掏空神策府,他們是想瓦解自己身邊的文武心腹!
李智雲萬萬沒想到,太子還沒有重返朝堂,東宮的手段就已經如此狠辣。
如果將來太子返回朝堂,那東宮的攻勢豈不是會更加兇猛。這次當他直面東宮壓力的時候,他才真正感受到儲君班底的強勢。
這一次,沒等李智雲開口,李淵直接拒絕王珪,言道:“朕已遣能臣治理南方,不須更換,此事不得再議。”
他心裡有些不舒服,太子這剛剛得到他答應,允許返回朝堂,現在就迫不及待的要對付神策府,這怎麼行。
要是把神策府文武都抽空,楚王還真不一定能牽制太子。
皇帝拒絕,王珪自是不敢繼續說,只能退回班列。
總的而言,這次能調走段志玄和謝叔方,已經成功一半,留幾個文臣也無傷大雅。
緊跟著,李淵忽然說道:“朕思慮再三,覺得陳相和楊相說的有些道理,楚王有才,可入政事堂,參贊朝政。進楚王為侍中,助朕處理國事。”
“臣附議。”裴寂拱手。
楊恭仁和陳叔達自然不會拒絕這等好事,相繼同意。而以陳叔達和楊恭仁馬首是瞻的臣子們自然也是同意。
王珪等人倒是想不同意,但也明白,這是皇帝已經決定的事情,估計他們不同意也沒用,索性不理會。
反正,他們已經完成一部分任務。
楚王蹦躂不了多久了。
無人反對,李智雲抱拳感謝,接下相位。
在老李看來,他削弱神策府兵權,那肯定是要補償楚王的,他要的是神策府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和東宮保持平衡。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