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過去沒兩天,楚王府長史王通病危。
唐初的王府長史還是有點分量的,何況王通還是當世的儒學大家。當年《續六經》完成之後,王通名聲大噪,求學者自遠而至,盛況空前,時有河汾門下之稱。在當時,他的門人弟子不僅達到上千人,還結交了許多名流。
他的學生有楚王李智雲,河東三鳳;薛收、薛德音、薛元敬。溫彥博,杜淹等人。友人有杜如晦、房玄齡、魏徵、陳叔達、李靖、竇威等人。
作為楚王府長史,王通很少去教授李智雲什麼東西,因為他來長安的時候身體已經撐不住了,基本上常年臥病在床。若不是有甄權和甄立言兩兄弟保著,根本撐不到現在。
接到王通病危的訊息,李智雲匆忙趕到王府,接待他的是王通之子王福疇,他目前在長安為官,擔任太常博士。
見到王通的時候,他已經神志不清,在王福疇的聲聲呼喚之下方才轉醒。
“我....要和殿下.....單獨說說話,你出去。”
“是。”王福疇躬身退下。
李智雲坐在榻側,看著王通。
“老師,我已經讓人去請御醫,你一定會沒事的。”
平心而論,他對王通沒什麼感覺,甚至於陌生。不過王通到底是他老師,該有的尊敬還是有的。
“殿下不必多言,老夫的身體自己清楚。”
聞言,李智雲低聲一嘆。
王通蠟黃的臉,在燭火的映照下顯得有些可怖。
“殿下。”
“弟子在。”
“薛收、薛元敬、杜如晦三人,皆有王佐之才也,殿下所求瞞不過老夫。而今老夫行將就木,有幾句話要告訴殿下,望殿下靜聽。”
聞言,李智雲心提到嗓子眼,這老傢伙居然真的猜透了他的心思。
“弟子恭聽老師訓言。”
王通道:“老夫歷經兩朝,奪嫡慘事早有所見,殿下庶出之身較之前隋蜀王秀,差之千里也。然則殿下心思不改,老夫苦於病疾,無教有過,實乃老夫之過。在此,忠言相告。今朝堂紛紜,左右帝位者非聖人也,乃天下世家。殿下如欲登頂,切記廣結世家,內修德政,外伐賊寇。如此,既有功勳在身,又得世家之助,方可成就大事。”
說到這裡,王通劇烈咳嗽一陣,緊跟著道:“如若殿下迷途知返,可就此放手軍政,一心逍遙,荒誕於市井,可為一世逍遙王。老夫所言,望殿下謹記在心。”
李智雲一怔,抿嘴道:“弟子謹記老師所言。”
作為老師,能對他說這些,已經很給面子了。
“好,好。”王通點點頭,緊跟著道:“當今太子雖然寬厚,但秦王強悍,有朝一日必然禍起蕭牆,你要小心。”
聞言,李智雲心中感嘆,王通不愧是儒學大家,雖然不在朝堂,但是眼光卻是一如既往的毒辣。
“老師所言,弟子銘記。”
王通頷首,他還想說什麼,但是終究抵不過病魔,無力的昏了過去。
李智雲走出內室,王通的族兄王珪也接到訊息趕來,隨後薛收和薛元敬,杜如晦等人也都紛沓而至。
待他們看望王透過後,李智雲和杜如晦走到一起。
“當年,我曾與王公談論天時,而今他卻危在旦夕,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杜如晦感慨,想起當年拜訪王通時,與董常,賈瓊等人討論天時的回憶。
李智雲沉吟道:“方才老師與本王私言........”
他將王通所說的話告訴杜如晦。
杜如晦感慨道:“可惜了,若是王公願助殿下一臂之力,那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