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哀,朕甚喜雲天王,準備下旨將你許配給他。你意下如何?”
“但憑陛下做主。”小哀臉一紅,告辭返回玉女宗。
“呵呵,朕的表妹還不好意思。傳旨內務府,準備朕表妹的婚典。”
新皇一聲令下,行宮內頓時忙碌起來。宗正、少府按照皇朝制度,開始緊鑼密鼓籌備公主婚禮。
新皇特別重視白小哀公主的婚典,行宮中最近的大事都圍繞著這婚典鋪開。
安臨淵也接到了聖旨。
“陛下終於賜婚了。”
“俠義值現在穩步上升,再過幾個月就達到試煉條件,我也將離開這方洞天。”
安臨淵尋思著,也許與白小哀的婚禮前後,自己任務達成就要離開。婚禮的事情,行宮在操辦,自己就不去操心了。但是,自己離開之後雲天城怎麼辦?
“我一離開,新皇自然會接手雲天城。我原有的佈局只怕一夕之間就毀於一旦。三千屬國旋即被瓜分殆盡。這天下又回到我來之前的狀況。”
安臨淵想了數日,開始著手佈局自己離開之後的局勢。
“上城定為修仙之所,凡人不能涉足。無靈力、無法術者不能入上城。”
安臨淵首先要將雲天上城打造成一個超脫於皇朝之上的存在,這樣,在自己走後,皇朝依然要仰望上城,不敢輕舉妄動,不敢改變雲天城的規則制度。
“帝國之上有三宗。三宗法度超凡脫俗,不在凡人界,不受帝國制度約束。”
安臨淵給三宗戴一個修仙聖地的帽子。同時想著要立一件神蹟,鞏固修仙聖地的地位。
“三宗修行到了極致,就是飛昇。若勤加修煉,心不二用,必定能達飛昇之境。”
安臨淵開始建立修仙道場,並親自到場講法,將修仙道法大肆弘揚。講法時,安臨淵灌輸給雲天城黔首及官宦豪強修仙體系,講壇之上,開始講習道法: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
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神。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