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太陽昇起來,山風也刮起來,山霧也散了開來,有山峰露出來。雲霧在半山腰盤旋著,剎是好看。
吃過飯,大家前後跟著上了山。
由於氣溫低,茶葉長勢並不理想,大家都集中在比較向陽的地方採摘,一天下來並沒有採摘多少。李老闆告訴阿雲明天大家休息,可以到西面二里外的溪西村採購一些生活用品。
阿雲囑咐阿玲招呼好大家,不要出什麼事,然後挑了十二個幹事比較麻利的,坐著拉茶葉的車到茶廠炒茶。
在茶廠,生活好多了,頓頓都是幾個菜。居住條件也好多了,雙層床上層放雜物,下層住,工資二百一天。真得是“風不刮雨不淋”啊,都感覺阿雲給她們找了個好活。
第二天,洪嫂就不幹了,非回茶山不可。
“開什麼玩笑?採茶一天九十,你一天二百,要是沒有一點不舒服的,老闆傻啊?不就是熬熬夜嘛。”
“謝謝兄弟,我真的熬不行。”
“你決心要走?”
“決心。”
“你不要後悔啊?”
“我不後悔。”
“那好。”阿雲轉向其它飯場的人,“你們還有誰要去茶山?”
大家彼此看看,沒人說話。
“那好,我安排茶山上再來一個人,明天下午人到,後天早上你隨車去茶山。”
阿雲說完,起來去車間裡了。
幾個人看阿雲走了,開始勸洪嫂。
“咱出來就是掙錢的,哪有不受苦的。你沒有采過茶,茶山上太陽再毒,你也得采,就是下著雨,你還得采,比這難受多了。要我去茶山,我才不去呢。”楊玲說。
“我也不去。”張萍也說。
大家都表示不想去茶山。
“那我……”洪嫂心裡活動了。
“洪嫂,甭為難,我去和阿雲說。”張萍說。
“好,謝謝你。”
“說什麼客套話,咱姊妹們啊。”
炒茶是沒有上下班的,有鮮葉來,先要涼開來,待葉面上沒有了水份,開始殺青,殺青過後要炒制、揉搓。這裡關鍵的就是把握火候,溫度太低,時間太長;溫度高了,出茶的口感不好,並且可能炒糊。
一個沒把握住,可能一鍋的茶葉都報廢了。
所以,炒茶工人要不時地從往返運動著的被電驢絲烤的火熱的炒鍋的凹槽裡,抓出茶葉,感覺炒制的程度。
膽大、心細、眼疾、手快就是對炒茶工的基本要求。
好多人,手上燙了血泡,疼的鑽心,還得繼續幹。
張萍的手上燙了幾個泡,疼的難忍,就來找阿雲。
“雲哥,你用這針給我把泡挑開,我自己下不了狠心。”
“好。你等等。”阿雲轉身離去。
張萍看阿雲急急忙忙走了,一時不知阿雲什麼意思。等了一會,不見阿雲,只好又去了車間。
“張萍,張萍。”阿雲提著一包東西,一路喊著,進了車間。
大家都向著張萍看。
張萍不知道怎麼回事,只好走了過來。
“甭看,你們都有,我這裡是買的藥和紗布。誰用誰來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