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孫策就召集眾人升帳議事。
議事的內容就是孫策先前所想的三點關鍵所在,不過為了避免眾人聞之恐慌,孫策也沒有將江賊來犯的訊息告知眾人。
雖然孫策自己已經有了腹稿,但是還決定先聽聽眾人的意思,畢竟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再說他也只是聽取一下眾人的意見,最後採不採納還是他說了算。
“如今柴桑雖然新定,但是我等外有長江對岸的黃祖伺機進犯,內有六大家族不安分,周遭還有許多土匪江賊暗中遊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撲上來咬一口,所以我意要儘快完成軍隊的整訓,不知大家有何良策?”首先,孫策擺出第一個議案。
除了蔣幹長於心智不熟軍中之事,孫河、呂範、鄧當等人都有發言,但是孫策皆不滿意,不是方向錯誤,就是力度不夠,並不能達到他一個月之的時限。
一直沉思的潘璋忽然出口:“不如派兵剿匪,以戰代練,如此雖然可能軍中傷亡會大些,但是卻是最快可以練成精銳的辦法。”
潘璋說中了他的心意,不由讓孫策眼前一亮,看來即便是三流級別的統帥也是不可小覷的。
但是讓孫策沒想到的是,潘璋又接著道“而且,剿匪必有俘獲,戰利品可以拿來分發給士卒激勵士氣,而俘虜可以擇優招降補充損失。想來即使是有傷亡,最後軍中的數量也不會差的太大!”
“好!”孫策長吐一口氣,心中不由暢快起。
“就這麼辦,命汝等二人為一組,剿滅盤踞柴桑附近三日路程內的賊寇,先剿閃匪後除江賊,一組外出征討,一組留守柴桑。務必要將此等為禍一方的禍患一舉掃滅。”
“諾!”孫河、呂範、潘璋、鄧當聞言當即出列領命。
這第一個問題解決了,他就要開始解決第二個問題。
如今孫策可以得到援助的方向有五個,
第一個便是自己名義上的主公袁術,你自己的小弟被人欺負,你這個當老大的不能不出頭吧?但是孫策估計袁術那邊肯定巴不得自己被江賊攻滅,肯定會百般拖延,必然不會出什麼力,最多隻會從袁術處得到一些發黴的陳年舊糧和淘汰的軍械。
第二個就是自己名義上的豫章太守諸葛玄,但是孫策估計他不太會來,他如今身陷山越之患,自己兵馬尚且緊張又哪裡顧得上孫策這個面和心不和的下屬?
這第三個,就是自己孫氏家族成員,如今這些人在袁術帳下不是一方太守就是一郡都尉,但是聯想到自己初出茅廬以來從未得到過他們的幫助,反而對自己多有防範,生怕自己接著孫堅嫡長子的身份奪取他們的權柄,想來也不會幫助自己,自己又何必熱臉去貼他們的冷屁股
而第四個,就是自己的舅父吳景了,有自己母親這層聯絡,想必可以尋求一些助力,但是回想演義中的記載,多也不會多到哪裡去,數百兵馬可能就一個極限了。
第五則是廬江周氏了,周瑜和自己有約,誓言還歷歷在耳,想來不會反悔,正好孫策也想提前藉助一下週瑜之智,完善一下自己心中的計劃。
至於江賊進犯柴桑,柴桑六大家族也會同樣是受害者,孫策要不要向他們尋求助力?
那真的想也不要想了,這些人被孫策壓榨的狠了,就算孫策如實相告,他們也只會認為孫策又在巧立名目藉機斂財,或許沒等江賊進犯,他們六大家族就要率先造反和孫策互掐起來。
而且就算他們要幫,孫策還擔心這些前科累累、劣跡斑斑的豪族會和江賊聯合,在暗地裡給自己背後偷偷的放冷箭呢。
所以對這些牆頭草,孫策防範還來不及,又哪裡會藉助他們的力量?
於是,安排好軍中和柴桑衙門事宜之後,孫策便火速趕往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