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新聞發生在河南省會城市,鄭州。
在新聞之前,筆者介紹了一個月前,也就是臨近春節前,小平同志去考察了深圳特區。在大年三十這天,他老人家給深圳特區題了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第二天,大年初一,小平同志的這條題詞就透過報紙、電視和全國人民見面了。
隨後,中央又接連開放了沿海十四座城市,發展經濟。
這一連串的政策訊號,使得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公司熱”。
這則新聞,講得就是在這個政策大背景下,鄭州一家理髮店老闆的“公司故事”。
這位理髮店姓劉,在鄭州開了將近二十年的理髮店。有一天在給客人剪髮的時候,他聽一位老主顧說起註冊公司享受國家政策的事。
劉師傅問那位老主顧,理髮店也能註冊公司?
老主顧笑道,各行各業都能註冊,連個飯館子,你不願意當個體戶,都能註冊公司。
劉師傅一聽動了心思,吃晚飯的時候,他將自己打算把理髮店註冊成公司的事兒,跟老伴兒、兒子說了。
老伴兒和兒子都支援劉師傅的主意。
最後,一家人商量下來,決定給理髮公司取了個名字,叫做:頂上。
理髮……可不就是頭頂之上那點事兒?
叫頂上,再貼切不過了。
全稱就叫:河南省頂上發展有限公司。
這公司名,一聽就又有文化,又有寓意,劉師傅一家三口都特別滿意這個公司名。
……
第二天一早。
劉師傅就帶足材料,出門去了工商機關。他準備瞭解一下注冊公司的相關事宜,如果手續簡單的話,他直接現場就把公司給註冊了。
一到地方,好傢伙,前面隊伍嗚嗚泱泱的,排了一大條長龍。
他一打聽,這些人全都是來註冊公司的。
好在今天開了好幾個視窗,趕在了午飯點下班前,輪到了劉師傅。
工作人員倒是挺熱情的,給劉師傅解答了註冊公司的相關政策。劉師傅挺滿意的,就問能不能現在就註冊公司。
工作人員一看時間,離下班吃午飯還有二十分鐘,就讓他先填個表。
等他填完表交上去的時候,工作人員一臉驚疑地問他,你確定你的公司名字叫做河南省頂上發展有限公司?
劉師傅點了點頭,嗯吶!
工作人員苦著臉說道,眼下整個鄭州市,至少有六七十家理髮店,都在爭這個公司名。
劉師傅一聽傻眼了,一家公司名,居然有六七十家同行在爭?
工作人員建議他先回家,回去之後多想幾個公司名字,再過來註冊公司。
就這樣,劉師傅之後又陸續來了幾趟工商機關,每次都是因為公司名有重名或者有爭議,最後足足試了二十個公司名字,才把自家理髮店註冊成了公司。
他家的理髮店,後來叫河南省劉一剪髮展有限公司。
最後,這則新聞的尾聲,筆者講道,如今全國各地都在向深圳特區學習,向改革開放靠攏。各地“公司熱”的興起,證明了全國人民對經濟發展的渴望和支援。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們和劉師傅一樣,響應號召,關注政策,投身進浩浩蕩蕩的經濟大軍之中。
……